设置

关灯

110. 第一百一十章 二更(第2/3页)

        现在情况特殊,很多地方小学属于想上就上的状态,很多赶上有活的时候老师就会要求孩子们去帮忙干活,不帮忙的还会被有些老师穿小鞋。

    在驻地这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孩子们竟然会主动自发的去帮老师干活。

    这也足以说明孩子们是真心喜欢这个老师的。

    李仲林听完立刻派了一个班的战士过去帮忙。

    万柏涛离开之后李仲林又和妻子聊了几句,问了一句,“枝枝小同志一亩地收成几千斤红薯”

    杨清点点头道,“现在还没收完,也是根据挖出的数量预估的,应该会只多不少,那个红薯长得不错,皮色红亮,又大,一苗出来就是一堆。”

    边疆这边除了畜牧主要种植的就是小麦水稻和玉米,这些单亩收成都不算高。

    土豆对土质要求没那么高,但收成依旧不如红薯。

    李仲林想要是能把红薯推广开来种,明年不就是大丰收吗

    “咱们驻地能种吗”

    兵团各师部当年开荒之后上头来了农业科的专家,根据各师部驻地的土壤采样分析,了最优产值的种植建议。

    比如他们这边的气候就不能最适应棉花,种植的就是麦子,稻谷还有玉米土豆等。

    每一年各驻地都会根据种植的东西给上面商品粮,他们这边除了粮食还有牧区的牛羊,都是属于要上交部分的。

    剩下的就留给驻地自由支配,要是能推广出收成更好的东西这不是解决了每一年青黄交接的时候缺粮的问题吗

    杨清道,“刚才枝枝给我说了,咱们这边气候环境不能像南方流域那边水稻和夏薯轮流种植,收了早稻再种夏薯,这边冬天来的太早了,只能种春薯。”言下之意就是要种就要取消其中一样来换。

    李仲林想到了那些农科专家说的话,确实是这样,这边地域太宽广,分部四季不同,他们连山能出的也就是这些,看来还是只能在畜牧上下功夫了。

    说不惋惜肯定是假的,现在属于粮食欠缺的时候,收粮越多越开心,那样不仅可以多上交一份给国家,也能让驻地的人都吃饱饭,让大家的日子都越来越好。

    李仲林戎马半生,又投身于边疆建设,他深知国家走到现在的不容易,他是军人当年想让家国安宁现在就更盼着自己多出一份力让国富民强。

    前几天接到老战友的消息,他带着人驻守了北大荒,五四年自己来了边疆,老战友去了北大荒,这些年那边已经把烂泥坑开出了良田,听说今年他们八零三驻地农场给上面交了五千万斤粮。

    距离当年与老战友分别许下的诺言越来越近,他希望再次见面的时候这家国如同期望那样物阜民康,所以每一次听到关于粮食丰收都忍不住多想想。

    不过现在情况确实没没有更多的选择,正当李仲林要放弃的时候,杨清说话了,“枝枝说麦子稻谷的地空不出来,可以套种在玉米地里试试,不过她也是按照她的理解,也不知道能不能成,毕竟她也不是农科专家,在家高中毕业就嫁给了云琛,真正下地种地的时间基本没有,所以并不敢保证出产到底怎么样。”杨清想到谨慎的姑娘,自然也没把话说的太满。

    听完妻子的话,李仲林反而有点兴趣了,内心那团火好像燃起来希望,“怎么套种”

    沈婉枝说的套种,也是后世在农科频道看到的,这个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