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9章 水调歌头(第1/5页)

    苏轼和苏辙兄弟学成之后, 进京赶考,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来到了欧阳修面前。

    与此同时, 天幕出现新的画面。

    欧阳修的演员担任礼部考试的主考官, 手上拿着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 和同僚赞不绝口“这篇文章引古喻今,说理透彻, 见解独到,这人有状元之姿啊”

    刑赏忠厚之至论里面阐明了以仁治国的思想,别说言之有物, 简直千古传诵。

    同僚看了, 也拍案称奇“好多年没看到这么头头是道的文章了。不如把他定做第一名”

    欧阳修的演员提起笔,正准备标个第一, 结果转念一想, 不对, 他的门生曾巩也参加了这场考试。

    这篇文章不会是他的好徒弟曾巩写的吧

    如果把曾巩点成第一的话, 那么放在别人眼里不就有黑幕了吗

    欧阳修思来想去, 只能忍痛割爱,把这篇文章定为了第二。

    结果试卷批完,大家拆开名字,却发现这篇文章的作者并不是曾巩,而是陌生的苏轼

    欧阳修等人“”

    闹了一场大乌龙,不过结果是好的,苏轼还是顺利被录取,还因此成了欧阳修的门生。

    为什么会闹出这种乌龙呢那是因为宋朝终于开始糊名字了。

    唐朝的科举考试, 不糊名字, 人家阅卷老师一看名字, 居然是宰相之子,立马点为第一。纵使文采高如李商隐和王维,也得屡屡落榜。

    宋朝开始,科举考试才算有名有实。

    天幕此话一出,大唐的皇帝以及文武百官都陷入沉默。

    别骂了,别骂了,已经在改了

    天幕把苏轼写的文章全文都放了出来。

    文书官员正在疯狂记录苏轼的文章。

    唐太宗李世民轻咳两声,耐心地看起苏轼的文章,越看越觉得不错。

    “天幕放了这么多诗人,朕很少有看见政论写得好的诗人,苏轼算是个例外,始皇论如此,这篇文章也是如此。”

    “爱卿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如何”

    房玄龄颔首“这篇政论不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能写得出来的,文风非常老辣。臣觉得极为优秀。如果稍经打磨,必定是个宰辅人才。”

    唐太宗李世民闻言更加喜悦,吩咐抄录的官员“快点记下,每个官员都领一份,写一下自己的见解。”

    文武百官头皮发麻,没想到天降作业,看个天幕还要写读后感

    唐太宗李世民感慨“苏轼不仅诗文写得好,也很有政治见解,这样的才子接下来一定会节节高升吧。”

    房玄龄点头说道“定是如此。”

    诗人王维此刻正在兴致勃勃地望着天幕,天幕之前在介绍他的时候,说苏轼喜欢他的画作,所以他对苏轼还蛮好奇。

    他闻言有些无奈“这天幕,怎么老是提起在下落榜的事情”

    裴迪“他也没有说你才华不够,只是说制度不行。如果你我身在宋朝,是不是就好多了大唐的科举考试太乌烟瘴气了。”

    王维拿着扇子的手微顿“你忘了那靖康耻吗”

    裴迪瞬间收回了念头“还是大唐好啊。”

    不光是王维,连远在老家的李贺也是这么想的。

    他因为避讳这种搞笑的理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其实打心里厌恶大唐的科举。

    可想到大宋接下来的命运,便一点都生不起向往之情了。

    在大唐考不中,只是没有办法走仕途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