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70. 最后的知青 大队书记带着方明霆三……(第1/6页)

    大队书记带着方明霆三人去找能给知青借住的老乡家, 虽然方明霆三人都明确表示不吝惜钱,但能让三人满意的还是少了些。

    前面说了,有些知青直接和当地的村民成了家, 这种是不需要考虑住哪儿的问题的,毕竟其中一方的根儿在这, 家里随便腾个屋子也就解决了。

    但那些知青和知青结合的,就比较头疼了,总不能让人家小两口再住在知青所, 不然那些单身的知青多尴尬。

    村干部们聚在一起一合计, 然后就将村子里的空房让了出来。

    当然,这种“让”不是免费给知青们住, 而是让他们花一笔小的代价将房子买下来, 或者不想买的, 租也可以,总之先解决住的地方。

    这年代的人出个门都需要开证明,所以人员流动性不大,但只要是人, 就有生老病死, 这么一来大杨村其实也有不少闲置房。

    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住这种房子, 但凡手里有点钱, 家里人再搭把手, 就能起一间新房。

    有些乡下人忌讳这个, 但城里来的知青们却顾不上挑三拣四。

    毕竟这种房子虽然外面看着破了些,甚至房龄比知青所都要老, 但相比睡在大通铺上,成了家的知青更愿意住这里,只要稍微修葺下就能住人, 最重要的是这是他们单独的房子,是他们在大杨村的“家”。

    知青们高兴,村干部也高兴。

    相比前面那种情况,村里的干部们是非常支持知青们内部消化的,村民们也不愿意知青们嚯嚯他们村子里的年轻人,所以但凡有知青愿意买闲置房,村民们报出的价格也算公道。

    但这种情况毕竟还是少的。

    大多数知青还惦记着回城,所以除非知青本身的年龄已经非常大,拖到不能拖的年纪,就比如最早下乡的知青,其余的知青还是不愿意放弃回家的机会的。

    所以,大多数知青都选择在老乡家借住。

    这种方式比买闲置房代价小,也能避免去知青所受罪。

    方明霆上辈子就是选择的买村子的闲置房。

    没啥特别的原因,方明霆单纯不喜欢和太多人住一起。

    这个年代还没有计划生育的说法,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都是多子多福的理念。

    像是方明霆原生家庭只生了一个孩子的,真的是极少数。

    这个年代大部分人生孩子都是四五个的生,城里尚且要考虑生孩子太多,家里能不能倒腾开的问题,但乡下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乡下最不缺的就是地方了,实在是住不开,在空地上再起个房子就行,砖房盖不起,难道土坯房还盖不了么

    而且有些地方是有父母在不分家的说法的,也就导致乡下随便找个人家就是有十几口子的大家庭。

    方明霆不怎么挑住宿环境,但每次吃饭时乌泱泱的一大片人,吵吵闹闹的,他受不了。

    方明霆上辈子买闲置房,纯属就图个清静。

    但这辈子,他不打算这么干了。

    毕竟重生一次的方明霆清楚的记得还有一年多点时间就要恢复高考了,到时候他就能离开这里了,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购买村子里的闲置房不是笔划算的买卖。

    所以面对大队书记的几次暗示时,方明霆都装傻充愣的选择了沉默。

    而另外两个知青不是不心动,主要是他们不具备买下村里闲置房的条件。

    张丽萍是一个柔柔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