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一章王夫人(第1/2页)

    林黛玉常听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她前些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已是不凡了,何况今日至其本家。

    因此需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待林黛玉进了轿子,贾凝便命家仆起轿,一刻也不耽误。

    他自个肯定不能做轿,这么远的路程也不能走回去,便寻了一店家,租了一匹白马,装了马鞍,紧随林黛玉他们的队伍左右。

    用了半日便进到了京城,林黛玉不时从纱窗向外瞧瞧自家哥哥, 又不时瞧一瞧京城的街市,谨慎之心慢慢放了下来,不过她的小脸依旧俏白。

    街边繁杂喧闹,除了围观杂技表演的,就属摊贩的呼喊声最多,不是卖糖葫芦啦,就是卖豆腐啦

    再看多几眼京城,那可谓是人山人海、人烟阜盛,这一番繁华盛景,着实是林黛玉平生未见过的,不愧是天子脚下的京城。

    又行了约两个时辰,来到了宁荣街,贾凝对此颇为熟悉,每每去书院上学都会经过此路。

    走了片刻,林黛玉小心的拉开纱布,左看右看,眼色有一丝好奇。

    忽见街北处蹲着的两个大石狮子, 再抬眸一看, 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林黛玉对此不明所以。

    正门一般不开,只逢过年过节,或有贵人时才会打开此门,以表尊重之意。

    不过东西两角的侧门却大方的敞开,且有丫鬟、婆子等人出入。

    正门之上,高挂一匾,匾上金字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这是从右往左写的,贾凝早已十分熟悉。

    见此情形,黛玉心中不禁想道“这是外祖母之长房了”。

    轿子又往西行走,没走多远,依旧三间大门,也有一匾,门上悬挂五个金黄色大字“敕造荣国府”。

    走进侧门,轿夫便趁转弯之时退出去了,由三、四个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继续抬, 贾凝依旧紧随其后。

    林黛玉虽未下轿,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

    待行至垂花门,一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

    因其里面就是内院,贾凝也不能继续骑马而行,便下了马,令一旁小厮看管。

    那几个小厮也是十分有眼力劲,还不等贾凝开口,便一拥围上,争抢其拴绳,他们一个一口秀才老爷,听到贾凝都有些异样。

    忍不住在心中感叹了一句“在古代读书的待遇真好,只要有些知识的都能被别人尊重,果然是万般皆下品”。

    至于他们如何清楚贾凝秀才身份的,自然是传开的,再说迎接林姑娘这一事,在荣府算作大事,基本人人都知,在她一旁的不是贾凝还能是谁。

    还有就是贾凝身上穿的衣裳,一身青色襕衫,腰间系一条嵌玉锦带,方头鞋,一看就是读书人的打扮。

    林黛玉扶着王嬷嬷和雪雁的手,面色镇定,与一众婆子进了垂花门。

    走进去之后,只见两边是抄手游廊,中间是穿堂,当间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

    转身走过插屏,迎面而来的是三间厅。

    再行走片刻,便能看见正面五间上房,这便是庆荣堂了,皆是雕梁画栋,贾凝也不仅多看了两眼,雕刻的着实精美。

    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

    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