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两百零八章 贞观的年常(第2/3页)

    个的世家去谈。

    李泰也没废话,因为李泰知道这绝对是一个辛苦活,不过李泰定下死时间,那就是十月份前,钱粮必须要送到天津来。

    因为李泰打算复制天津修运河模式,等到冬天时,便要征召徭役修道路了。

    到时各种的御寒物资,以及修路所需要的钱粮,都需要在十月份前准备好。

    面对李泰下达的死命令,高季辅也只能耐着性子,继续跟着世家不断的交下去。

    就在这时候,李泰的这一份详细而全面的计划,已经以六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到朝廷。

    房玄龄看着这一份的计划书上面有着幽州刺史与沧州刺史的印章,知道李泰已经跟沧州刺史完成整个计划了,所以把这份计划书送到朝廷来。

    说实话,这种事情,以往的朝廷是完全没有过的。

    毕竟两个州县联合起来进行这么一个几乎有着二十年规划的大工程,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页纸张上就是沧州的未来。

    正是这种事情从没经历过,所以朝廷实际上对于这一件事情也是有着相当大关注。

    因为这一次的合作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范本,从此也算是有例可依了。

    实际上华夏这一片土地上,对范例的重视程度算是相当重视的。

    比如说刘秀指洛水为誓,他真守住了誓言,有此范例,接下来人们不说对誓言深信不疑,至少不会再明着违背誓言。

    但偏偏出现了一个司马懿也学着刘秀来一个指着洛水为誓,结果他不但毁诺了,而且后代还当街杀皇帝,最终家族还成皇族了,直接刷破了一个时代底线。

    所以,哪怕朝廷同意了这件事情,李泰做起事情来到底没把朝廷完全撇到一边去。

    因为李泰把事情都商议好,投资拉到,计划书做好,朝廷唯一负责的就是公证,但即使如此,李泰还是派六百里加急把整个补全完善的计划书,送到尚书省来给房玄龄过目。

    房玄龄看着李泰送上来的计划书,还有一分配套的令人一目了然的工程进程计划图,几乎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全部一目了然。

    房玄龄看着李泰送来的这份图,不免感叹,“若天下官员都像燕王这般令人省心就好了。”

    听到这话,在一边替代王珪的魏征倒从房玄龄手上接过这份文件,看了看后道,

    “这工程进程图倒非常有意思,一眼便能清楚明了的看完整个工程。

    什么时候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应该怎么做,如何安排,都挺详尽。

    应以这个作为范例,以后朝廷建设工程,都要这么的讨论一下才合适。”

    “计划很好,但人手不够”房玄龄看着这一份的图纸,对魏征解释道,

    “我们做计划,自然方便,但真正落实到底层,我们做出来的计划就会发生变形。

    若让下面的官员强行按照我们的计划执行,怕底层的百姓会起鼎沸之势”

    “既然如此,为什么燕王可以这般做”魏征听到房玄龄的话倒有几分的疑惑。

    “燕王有钱有人”房玄龄略带着几分茫然,又有几分无奈的说道,

    “燕王建立农业学府开始,所有的徭役都是他自己培养的。

    这些人能够识字,也懂得数学,不过这样的人就算是做小吏都绰绰有余了,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当徭役。

    所以燕王必须要重金让他们留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