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51. 第 251 章 “朝上总有人参奏,特……(第1/3页)

    “朝上总有人参奏, 特别是那些说他九年未有寸功的,口舌如刀将他被逼的没办法,只得立下军令状, 但河工进度哪有那么准时

    立下军令状依旧无法按时完工,再加上其他河道还有决口,皇阿玛对他的信任便少了,觉得他言语浮夸,定下的承诺不能兑现。

    治河是大事,每年国库银钱消耗巨大, 若他的策略不见效, 自然得考虑别人的法子”

    “唉” 叶林叹了口气。再多的信任也抵不过见天儿的诋毁,特别是他人远在天边,而说小话的就在皇上跟前。这跟将士在外舍命征战, 而君王却被佞臣所惑一样悲凉。

    “瞧出皇阿玛的信任没以前那么足, 自然有更多人揣测上意,弹劾于他。找什么理由呢正好他修河改道, 又建减水坝,淹了下游的田地, 当地豪强地主自然要找人攻讦他, 这两帮人目的一致、一拍即合,他们联合起来,导致弹劾的折子满天飞。”

    胤禛挑出本摘要翻开“这只简略摘录了一些弹劾他的奏折。”

    “原来如此”叶林翻看了几页, 眉头紧锁“领了皇命,不可能不干活, 治河动了别人的土地,会引得当地人弹劾他,缓着来或许好一些, 但朝中大臣也没给他时间。为不失皇上的信任抓紧治河,却又会引来更多弹劾,这不就陷入了恶性循环吗”

    “确实左右为难土地、功劳、讨好上意那些弹劾他的,大多不过为了自己的利益罢了。”胤禛冷哼一声“又有几人是真将治水放在前面的”

    “是啊,想要办事儿,必定会触及别人的利益,若能一直秘而不宣把事办了也就罢了,若是不能,总会因此横生许多阻碍。即便如河道修缮这样的好事,也无可避免要背些骂名在身上。”

    叶林心中比了个大拇指,胤禛总是能将世事看的这样透彻,这些人上折子到底是什么心思,他看一眼就了然于心,以后登了皇位,定不会被下面的人忽悠住。

    他将那册记录丢到一边不想再看“说来说去,还是皇上的支持最重要,多亏了皇上圣明,最终还是信他,这才没有落得个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结果。”

    是啊,皇阿玛的信重才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份信重,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施展

    胤禛突然回想起当日叶林和他与弘晖谈天,说起儒家时提到的专业细分,他品味片刻,更觉得那是如金似玉之良言、老成谋国之良策“若能如子玉先前所说,各个门类进行细分,将治水这一科专门独立出来,科举后进行考核,由善于此道之人专研学习,说不定治水方法会更加完善,也能大大缩短用时。

    而若要参奏相关内容,除了御史之外,必须要是学过治水、有过相关经验的,上奏也不可空谈,需提出确切问题和解决方案。如此就能避免许多人为一己之私利,胡乱弹劾。”

    “正是如此”叶林双眼一亮,没想到他说过的话,胤禛不仅记得,还能活学活用“就譬如靳辅所著这书,便可用作教材让后辈学习,如此便能泽被后人传承意志,几代人通力合作,完成治水的大项目。”

    说起来,康熙能在千百官员中挑出来这么个善于水利的,还真是运气好,但选拔人才能只靠运气吗运气爆发也就罢了,运气不好的时候就如同之前那些年,上任的河道总督没一个顶用的

    叶林眨眨眼“如此这般,官员调任也能更有章法,每个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