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13. 第 213 章 初秋时,几个庄子运来……(第1/3页)

    初秋时, 几个庄子运来土豆、红薯、玉米上千斤,还有成袋的土豆粉、红薯粉,各种粮食堆满了叶家和听竹轩的库房, 天气渐冷,叶林身体也好一些了,它们终于可以派上用场。

    炒土豆丝、烤玉米这些简单的都已经试过了,今天准备尝试煮红薯粉。粉好不好吃, 配料是关键。

    如今这个时间,花椒算常用调料,油盐酱醋这些也有, 辣椒因为是从海外引进的, 被称作“海椒”, 大清种植有限, 叶林迫切希望更多人能意识到它的魅力, 多多发展各个品种, 好让他能一饱口福。

    孜然、肉桂、胡椒、茴香等香料都是从西域或海外运来,可以在香料商人或药店里找到它们。除了运输成本高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它们价格昂贵。

    康熙几次出征,终于搞定了刺头葛尔丹,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当了准噶尔汗国的大汗后, 却还是不服大清管教, 广袤而盛产香料的漠西蒙古xjiang和中亚地区此时还在他的控制下。那只头狼带着他的狼群对周围虎视耽耽, 四处扩展领地。西域和大清通商不易,价格自然下不来。

    外头馆子的饭食不像现代,香料可以随便放,小馆子更是连撒盐都抠唆,菜尝起来自然就有些寡淡。当然贝勒府里什么珍稀香料都有, 但叶林想要的,是用便宜香料搭出口感丰富的配料,便于日后推广。

    嗦粉他最喜欢麻辣、酸辣的,爽口,够劲能辣出一身汗更好。除了辣口的,他还想多调几个味,什么麻酱的、蒜香的、胡椒的,只要好吃都行,当然,只他说好不算,得符合如今大众的口味才行。于是这日,他就在听竹轩里搞了个试吃会。

    要研究口味,就不好麻烦大厨房的人反复做,叶林便让墨竹使了钱,从大厨房那提了一锅高汤回来,又将那些葱花,蒜蓉、陈醋、花椒,盐巴等佐料都各取一碗回来。

    海保的娘谢氏与府里大厨房的吴大厨熟识,当日佛跳墙菜谱做寿礼,还是请他帮的忙,叶林进府后,心中感念他的恩德,便常与他往来。

    吴大厨跟他熟悉了,叶林偶尔要个古古怪怪的馅放在面皮上的“匹萨”他也肯配合,又发现叶林对那些西洋来的什么香茅、香叶、迷迭香的还挺懂,倒是无意中研制出来些新的菜品,成了四贝勒府创新第一厨,深得众人好评。

    今儿得知是听竹轩要的,吴大厨便二话不说将备着高汤和其他许多可能用到的佐料都拿了出来,让他的徒弟小路子和几个小太监一起帮着送了过来,得知是用来煮粉的,还特意提点了几句配料的重点。

    对,土豆粉、红薯粉刚送来的时候,他就使出十八般武艺,将各种做法试了个遍。不过这东西毕竟是个新鲜玩意儿,而且说它是菜,它也不是个菜,说它是主粮吧,跟普通的碧梗米都差了十万八千里,更别提胭脂米了,这真真就是平头百姓才会吃的东西。

    所以秉着谨慎的原则,他还是没敢放进府里主子们食单,只先琢磨着土豆玉米煎炒烹炸等等做法,他估摸着等主子爷在听竹轩用过了,他准备的杂粮十八吃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毕竟叶先生跟主子爷有缘,口味相近,每次主子爷在听竹轩用膳胃口都不错。

    那高汤是拿猪骨鱼肉熬煮出来的,只闻着味儿就极为鲜美,比起现代的鸡精半点不差,加热后香气扑鼻,大老远就能闻到。

    放上好碳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