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世界第一(第1/4页)

    从四月回到京城,一直到八月下旬,杜飞一直没再有任何动作。

    工作和生活上按部就班,之前所做的一切都需要时间发育,许多事情不是立竿见影能看到结果的。

    更让杜飞没想到的是,随着工业发展,以及资本充裕,在农业方面竟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时隔多年再次有人提出打破大锅饭,实行包产到户。

    实际上包产到户并不新鲜,在建果初期就有类似的提法,只不过在那个时候被搁置了。

    原因也很简单,说白了就是两个字没钱。

    当时花果要想工业化,就必须要进行大规模投资,国内没有资本积累,没有殖民掠夺,反而百废待兴,唯一的法子就是用农业反哺工业。

    一旦实行包产到户,根本没法提留农业剩余价值,发展工业就无从谈起了。

    根本不可能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首先就是在印杜的获得的将近两百亿美元的巨额财宝,有了这笔资金注入,保证了工业发展,保证了持续投资。

    再就是杜飞的消防器材公司,提前开起了武器装备外销,每年十数亿美元的销售额,都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尤其是运输机、轰炸机这类,更是一本万利。

    再加上古晋工业区的发展,与国内的零部件厂家对接,各种电器产品占领了南洋市场,开启制造业循环。

    令国内经济肉眼可见的向好,手里有余钱了自然没必要死乞白赖把着农业那点产出。

    再加上婆罗洲的稻米反哺回国内,已经具备了包产到户的条件。

    实际上,在杜飞穿越前的世界,再过几年实行包产到户,也不是随便拍拍脑门的决定,而是具备了类似的经济条件。

    只不过那并不是凭借自身的工业成长,而是借助外资投入,完成了这个步骤。

    至于付出的代价,只能说不提也罢。

    尽管如此,对于这个正策上面也很谨慎,先在个别地方试点,推行一年之后,如果没有问题,再大规模推行。

    然而,就在一切都在向好发展的时候,杜飞却迎来了一件有些头疼的事。

    杜飞的办公室,沈佳宁的表情有些无奈“情况就是这样,你说怎么办”

    杜飞微微皱眉,手肘支在办公桌上,拖着下巴摩挲。

    刚才沈佳宁提出的要求让他有些为难。

    更确切地说,并非是沈佳宁的要求,而是她的那位干妈,想在京城建造一座世界第一的伟大建筑。

    根据现在的情况,建造一座世界第一高楼,在技术上并没有多大难度,无非就是往里面砸钱罢了。

    可在杜飞看来,砸这种钱没有什么意义。

    因为这种没有技术壁垒的东西,很快就会被人超越,成为明日黄花。

    甚至这个世界第一根本维持不了多久。

    但这个要求却不能随便回绝,这其中蕴含着很大的象征意义。

    看出杜飞的踌躇,沈佳宁也没什么办法,该劝的她都劝了,却没什么效果。

    杜飞隐隐猜出,姜主任的这个要求应该没这么简单,问道“还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沈佳宁抿了抿唇,果然提出了一些要求。

    杜飞听了,眉头皱的更深。

    沈佳宁也很为难“抱歉,我不知道干妈从哪儿听来的,非要盖这座世界第一的摩天大楼。”

    杜飞摆摆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