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003章庖人之子(第1/3页)

    有莘国是个姒姓小国一说是僖姓,是大禹之后如果是僖姓就是黄帝之后,虽说小,可和周边的那些小方国氏族相比,还是比较大的,辖制着周边二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城邑和村庄。

    都邑有夯筑的两丈多高的土城,城是夏人的祖先鲧发明的,还比较原始,夏代的“城”相对比较简单,在山上居住的山民会用石头砌磊,而平原地区的则全是用泥土夯筑直到战国秦汉时期还是主流,城门上面用木头和草搭个敌楼,这是比较好点儿的,次点的就是竹木编栅栏糊泥,后面有架子可以上人,都算是“城墙”。

    有莘城里住着上千户居民,中央是一个大土台,上面盖着好多间大草房子,那就是莘君的宫殿。

    为什么要盖在大土台上呢原来,当时兖州之域地势低洼,称为“偃地”,河流纵横,湖泊沼泽密布,经常发洪水,没洪水也潮湿,所以当时的人不是所有的人,是有身份地位的贵族盖房子,就会先在地上堆起一个大土堆,把上面整平、夯实,在上面盖房子,一是可以防洪水,二是避免潮湿,三是显得雄壮威严。

    国君的宫殿、国家的社稷宗庙都是这么搞,在河济淮泗流域就留下了许多这种土台的遗址,俗语里称为“堌堆”,在考古学上称为“堌堆遗址”。

    有莘氏这个国特别有名,想当年有崇国的国君崇伯鲧,就娶了有莘氏的女儿叫女嬉也叫女志、修己、修姒,生下了夏人的高祖大禹。

    现在有莘国的国君叫莘伯尚,莘是氏,伯是排行,也是爵位,尚是名。

    中午的时候,莘伯尚正在土台上的宫殿里和群臣议事,就有人来报告,说采桑女在伊水边的空桑树里捡到个奇怪的婴儿,想交给君上处理。

    r

    夏代的时候,从夏后到各国国君的称谓都是“后”,臣子都这么称呼君王,出土的战国文献里也写作“句”,是通假字,虞代称“帝”,商、周时期称“王”,秦汉以后又开始称“皇帝”或“帝”,尔雅释诂里说“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这些字意思都差不多,“君上”这个名称大概是战国才有的,本书为了通俗,也为了避免与王后的“后”混淆,所以用“君上”。

    夏代的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和现在的区长、乡长实在没多大差别,甚至还不如,臣民的吃喝拉撒睡都得过问,自己还得去种地、狩猎,遇到打仗也得亲自上阵,不是光坐在宫殿或会议室里开会、研究、发文件、下命令,自然,捡到孩子的事儿也得管。

    莘伯尚让女仆把孩子抱过来看看,顿时皱了眉头。

    那时候人们渔猎耕种,还有尚武之风浓厚,喜欢强壮的婴儿,他一看这孩子又黑又瘦,不喜欢。

    可作为国君,总要表现一点仁慈,就看看下面的人,清清嗓子“各位,这个孩子,谁愿意”

    众官员都低头的低头、扭头的扭头,还有的人在挖鼻孔。

    一个大臣说“君上,这个孩子不吉利,您瞧,他十有八九是湾聚的孩子,湾聚整个村子都被洪水吞了,只剩下他,而且还是在一棵空桑树里,这么古怪。”

    “嗯对,肯定是个不祥之物,要不得,说不定会让人家破人亡。”其他人附和着。

    大卜巫见走过来瞧瞧,问“啥时候发现的”

    采桑女说了时间。

    巫见掐着手指头算了一阵,突然大叫“君上,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