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6章 人间泰皇(7.1k字求订阅!)(第1/6页)

    “贫僧道衍,拜见大明皇帝陛下。”

    道衍跪地,磕头,脸上神色依旧是那一副不悲不喜之状。

    “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州人。”

    “入佛门,拜道学,精通儒释道三法,洪武八年得诏入京,洪武十三年,入天界寺僧职,洪武十五年,以臣奉白帽着王得朱棣赏识,成其首席智囊,随其北上入燕,为庆寿寺住持。”

    朱雄英澹澹说道。

    对这黑衣和尚以往六十三年的生平,如数家珍。

    跪在地上的道衍听得心中愕然,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不过只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和尚,也从未在人前有过什么功业昭着,为何会被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如此惦记。

    这也难怪道衍惊讶,毕竟史载中的道衍之所以为天下知,那是因为朱老四靖难成功之后,论功以道衍为首功,而在靖难之前,天下无人知姚广孝之名。

    而朱雄英之所以记得这黑衣和尚的生平,倒也不是他多么刻意去查。

    主要是这黑衣和尚在明初这一段太有名了,在原有史载之中,黑衣和尚道衍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大明第一奇人。

    别人造反,是为了功名利禄,是为了荣华富贵,是为了子孙殊荣,是为了王侯将相。

    可道衍不在乎钱财,不在意权位,一生无子无孙。

    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撺掇朱老四造反,仅仅只是为了造反。

    并且在史载之中的明太祖太宗两朝,死后能够入太庙陪享的臣子,自中山武宁王徐达之下共有十六人,常遇春,汤和等,随便点出来一个都是在沙场上有着赫赫战功的武将,只有道衍和尚这么一个文臣,由此可见道衍在明初的特殊性。

    朱雄英微微折身,俯瞰着跪地的道衍。

    这黑衣和尚生于十四世纪初叶,今年已经六十有三了,但精神头还是那般矍铄,尤其是这光头,月色下铮亮发光,一看平时保养的就很不错。

    道衍被朱雄英如此注视,一股极强的压迫感落在心头,纵是道衍心性远超常人,在这股威压之下也是神色骤变,冷汗从他的额头渗出,沿着鬓角滑落。

    他一生走过很多次钢丝,比如当年给朱棣送白帽子,毕竟那话一出口,很大概率可能被定位大逆不道之罪当场格杀。

    可从来没有哪一次,有过这般的压迫感。

    跟前这位年岁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帝王,给自己的感觉,竟然就像是一副遥不可及的天幕,自己甚至连简单的仰视都做不到。

    他有这种感觉也不奇怪,因为朱雄英动用了神识威压。

    “可知朕召你何为。”

    朱雄英澹澹开口。

    空气,骤然一松,道衍感觉自己终于可以呼吸了。

    他的呼吸抑制不住的急促了几分,暗暗贪婪的深吸了几口气。

    “贫僧愚钝,不明圣意,还请陛下玉言明示。”

    道衍神色中露出一丝疑惑,他完全猜不透跟前这位年轻帝王话中何意。

    锵。

    一声嗡鸣。

    朱雄英稍一甩袖,一柄三尺青锋便是落于道衍身前,剑刃在这夜色之中泛着微微寒芒。

    道衍眼皮骤然一跳。

    皇帝赐剑,只有一个意思。

    这是赐自裁

    大老远把我从山东召到应天,就是为了让我抹脖子

    何必

    您直接下道圣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