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八五章 很好很有精神(第1/4页)

    杨大使的斧头舞大军,就这样正式移师晋王府,而晋王的龟缩也给了山西士绅们极大的鼓舞。

    这可是为了子孙后代。

    这种时候哪怕咬紧牙关也要坚持下去。

    不就是钱吗

    供的起。

    实际上他们也花不了多少钱,之前花钱如流水,是因为他们要从中赚钱的,现在可是花自己的钱,所以紧接着一个专业团队接管杨大使的财务管理。那些士绅挑选的精明掌柜们全权负责杨大使的每一项支出,原本价格明显不合理的粮食肉类等供应支出骤降,一些原本不需要的支出迅速消失

    当然,工钱,吃饭标准,这个的确是不能降的。

    他们也明白。

    要想成功驱逐晋藩,必须发动整个山西百姓之力。

    所以召集的人越多越好。

    现在花点钱不重要。

    赶走晋藩才重要。

    至于花的钱,只要赶走晋藩,士绅们控制山西商业,想从老百姓身上赚回来也就是分分钟而已。

    盐价涨一成半年全都捞回来。

    不过因为赶上秋收,所以包围晋王府的规模没有继续扩大,就维持在三万人,实际上部分青壮还返回自己家秋收,他们的缺额由太原府本地青壮补上,包括大量卫所余丁,其实晋藩护卫的余丁也有。

    赚钱嘛

    谁不喜欢呢

    不过秋收之后规模肯定暴涨。

    这个秋收期间,本来也是那些士绅串联的时间,现在最多也就是太原府的,甚至太原府部分属县的都未必参与,但这个秋收期间,山西其他各府士绅会迅速被串联起来,至于他们能不能解决地方官,能召集起多少青壮,这个杨丰就不管了。

    但像这种事情肯定万众一心,所以十万青壮应该没问题。

    反正秋收后也没事了。

    有那些士绅凑钱,杨大使就负责给他们撒钱,那些青壮负责收钱。

    大家就当一场狂欢,围着晋王府的狂欢。

    徐辉祖和太原的文武官员对此采取视而不见的姿态。

    反正不管。

    再说百姓们又没犯法,他们只是在晋王府外载歌载舞,他们有什么错啊挥舞斧头也是跳舞,大家都是樵夫,随身带着把斧头很合理吧至于他们践踏御道的问题,这个的确是不合法的,但问题是这不归山西的地方官员管啊如果地方官员去捉拿,同样也必须践踏御道,这可是犯法,实际上这种事情地方官都无权处理,理论上只能晋藩护卫把人抓了,然后移送京城。总之这种涉及冒犯藩王的案子,地方官是管不了的,但晋藩护卫现在不出来抓人,那就是晋藩自己的问题。

    说不定晋王宽仁大度,不在乎这种小事呢

    他喜欢大家载歌载舞呢

    总之不用管

    至于想管的

    那一帮子官僚们就很想和他就法律程序问题进行讨论,毕竟就算你是地方官,也不能滥用职权啊,明明不归你管的,你非要管,这本身也是不合法的啊

    当然,这时候太原城内对晋王府的包围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朝廷的斗争。

    刚正不阿的钦差,右都御史来恭在泽州查出更多的晋王涉案证据,与此同时大通冶多名工匠向交城县自首参与制造违禁军械,而且指明就是晋王府的图样。

    而被锦衣卫火速押到京城的泽州知州尽管遭遇严刑拷打,但坚持不改口供

    宁死不屈

    现在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