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46章 外戚之祸甚于外敌?(第1/4页)

    无论王霖怎么为韩庭说话,李纲、吴敏,郭志舜,黄岐善,甚至包括从来都对王霖言听计从的张浚和马扩,都始终沉默不语,不肯开这个口子。

    王霖知道自己即位之初,不宜以雷霆手段压制阁臣团队的权威。

    否则,不但自己这个新皇的根基不稳,他刚刚扶植起来的政事堂也将会土崩瓦解。

    一旦政事堂压制不住群僚,朝纲就乱矣。

    况且,王霖知道李纲吴敏等人没有半点私心。

    从根本上说,防备外戚之祸,也属于加强皇权统治的必由之路。

    人家这是为了他好。

    李纲深望着王霖,躬身道“陛下,从古至今,外戚之祸甚于强敌也”

    李纲正待引经据典,例举实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达到劝谏皇帝的目的,王霖疲倦地挥挥手,示意李纲不要说了,他都懂的。

    外戚之患是历朝历代皇帝都头痛的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秦国大权被太后赵姬、相邦吕不韦把持,嫪毒仗着太后横行无忌。

    在大殿上,秦王嬴政面对群臣痛斥“外戚之祸”,被迫做出了“自寡人始,大秦永不立后”的决定。这是秦王嬴政对外戚干政的预防措施。

    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刘邦死后,她身后的吕氏外戚集团把持汉朝几十年,可谓是外戚干政的巅峰。

    对内吕后铲除反对自己的刘姓诸王,对外大量提拔吕氏弟子掌控军队,不是皇帝,胜似皇帝。

    纵然汉武帝刘彻这般雄才大略之主,也深受外戚之祸之苦。在他晚年,订立了“立子杀母”制度。预防后宫、外戚联合干政。

    汉末的王莽,北周的杨坚,前宋的赵匡胤,都为外戚,都篡了前朝的皇权。

    李纲是闭口不言了,但不代表吴敏不言,还有郭志舜等人,众人轮番上阵,一番苦口婆心,说得王霖哑口无言。

    他只觉得韩庭是个人才,岂能因为他是自己老婆的兄长,就抹杀了他为国出力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是不是太荒诞了些

    王霖苦笑“诸位阁相,朕只是觉得韩庭颇有干才,品行端方,又极擅实务,当前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放着人才不用,也忒迂腐了些。

    当然,诸位相公所言外戚之祸,朕也深知。

    但朕之亲卷人丁单薄,亲戚本来就没有几个,能确认的也就是一个舅父一家,至于皇后亲族,韩家本为数百年累世士族名门,宰辅之臣都出了几个,世代都为朝廷出力,岂能因为皇后出自韩家,就断绝了韩家子弟出仕的通道”

    一直保持沉默的黄岐善突然躬身道“陛下,臣与韩庭相识,知此子品行与才学皆属上上之选。

    臣等,也没有说韩家子嗣将来一定会为祸家国,只是朝廷当为防备外戚之祸而早定章程,早做筹谋。

    正因韩家累世高门,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加之如今又为后族,荣耀等身,若再涉及朝廷重器,绝非社稷之褔。

    臣等相信,以陛下英明神武,陛下在世定不会出现外戚专权之事,但陛下之后呢陛下能保证后嗣之君,一如陛下威权,能够慑服外戚乎”

    黄岐善这番话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了。

    其实说得很真诚。

    为大燕王朝的后嗣之君考虑。

    这是王朝的根基规制,绝不是针对韩家人来的。

    当然,在李纲黄岐善这些阁臣眼里,现在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