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81章 统计战利品!大丰收!缴获无数钱粮!【5500】(第1/5页)

    每当幕府衰弱,京都朝廷里就总会出现蠢蠢欲动的人。

    好比说在镰仓幕府末期,元朝大军的两次东征动摇了镰仓幕府的统治。

    时任天皇即大名鼎鼎的后醍醐天皇颇有饱负,力图重掌国政。

    他瞅准镰仓幕府日益衰落的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坚决倒幕,一心一意地复兴朝廷。

    最后,还真让他成功了。

    他通过一系列的捭阖纵横,策反了幕军大将足利尊氏,灭亡了镰仓幕府,收回了国家政权。

    只不过,没过多久,足利尊氏就因经典的“蛋糕分配不均”,而与朝廷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是起兵反叛,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二个幕府室町幕府,朝廷还没将手里的“权力”捂热,就又被夺走了而这便是后话了。

    西方列强的大举入侵;国门洞开;连续签订不平等条约;大老井伊直弼遇刺;无力维护国家秩序窘态频出,令得江户幕府的权威日渐沦丧。

    于是乎,一如当年的后醍醐天皇,朝廷内部又出现了视“重塑朝廷权威”为己任的“热血人士”。

    三条实美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以三条实美为首的一众年轻公卿,欲图打倒幕府,恢复朝廷对全国的统治。

    事实证明,党争真的是无处不在。

    不仅幕府内部有党争,就连朝廷内部也同样有党争。

    少壮派总与“激进”挂钩,年长派总与“保守”挂钩,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主张“朝廷至上”的公卿,基本都是像三条实美这样的少壮派。

    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臣,比如生于宽政10年1798的前任关白九条尚忠,则认为幕府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朝廷与幕府之间不能搞对立,要以和为贵,公武合体才是正途。

    前者拿“尊攘运动”来做文章今日不能除外衅,“征夷”二字是虚称江户幕府已不配再统治这个国家

    后者以“祖宗章法”来当盾牌“政由德川,祭则皇室”乃祖宗章法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得掉脑袋

    两派斗争得很激烈,双方的主张都各有各的道理。

    前者抨击后者迂腐,乃不思进取、胳膊肘往外拐的奸臣,身为天皇的臣子,竟为德川卖命。

    后者则骂前者愚蠢,自镰仓时代以降,朝廷公卿们过了七百多年的提笼逗鸟、吟诗作赋的安逸生活,对于目下的国家状况和国际形式,完全是一无所知,如何能治国

    即使是收回了政权,我们能治理好国家吗

    到最后还不是要把治国的重任委托给他人,以致大权再度旁落

    大体而言,在这场激烈的党派斗争中,目前是“尊攘派公卿”占据了上风。

    之所以会如此,有相当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他们有着强力的外援。

    文久二年1862,长州藩瞅准京都秩序出现真空的可贵良机,迅速出兵京都,控制了朝廷。

    他们出钱又出人,鼎力支持“尊攘派公卿”。

    随后不久,土佐藩也加入进赞助他们的行列之中。

    就这样,傍着长州藩和土佐藩这两条大腿,“尊攘派公卿”的能量大增。

    原本在两派之间摇摆不定的“中间派公卿”,也在两藩的钞能力的凌厉攻势下,倒向尊攘阵营。

    为了防止“佐幕派公卿”做大,长、土二藩甚至派人去严加监视御所,以防公卿们擅自与幕府和佐幕势力接触。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