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贤的总结(第1/3页)

    李贤拱手道“儿臣明白。”

    他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虽然自己在任的时候,跟同学们的关系好到让各科老师都嫉妒,但是,驾驭一个班级,和驾驭一个朝堂、一个朝廷、一个天下的差别,实在是一在青天一在地。至少, 学生们可没有那么多的阴谋阳谋。

    “至于最后一个平衡术,其实就是对大局的掌控。”

    “先帝在位时心胸宽广,领导大唐百战立国,又威震戎狄,形成万国来朝的局面。跟他相比,高祖皇帝都黯然失色。正因为如此,先帝的威严, 可以说是几百年来第一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 魏征的出现,其实就是先帝对自己的平衡。因为一个大权在握又旷古烁今的皇帝,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心头的恶念。很多时候,主弱臣强,天下必然大乱。而主太强而臣太弱,天下大乱也就不远了。”

    “正因为如此,其实皇帝和朝臣的关系,就是一种平衡。皇帝掌控朝堂,使得官员们兢兢业业的办公,朝臣控制皇帝,免得皇帝因为皇权在手,胡作非为。”

    听到李治的话,李贤惊呆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皇帝和大臣的关系, 还有这么一层在里面。仔细想一想, 也确实是, 好多皇帝,都是因为权力太大了,从而肆无忌惮的胡来, 最后变成了昏君。

    如果说,魏征是太宗皇帝挑选出来设置给自己的枷锁,那么,太宗皇帝也没有想的那么不堪啊。至少,他对自己的认知很清楚,也很清楚应当怎么控制自己的胡来。

    当皇帝能当到这个份上,已经很不错了。

    “很惊讶,是吗但事实就是这样。”

    看到李贤惊讶的样子,李治却不准备在这一点上多说。毕竟,眼下太子还只是太子,至于将来他成为皇帝以后,能不能压制自己心头的恶念,是需要自己想开的事情。他现在讲的太多,反而不好。

    遥想当年太子承乾说过的话“吾若为帝,当肆吾欲,若有臣下谏,遂杀之,杀五百, 岂不定”

    这就是被压抑到了一定程度以后, 爆发出来的恶念。很难想象他成为皇帝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前隋的旧事,或许很有可能会在大唐重演。

    清清嗓子,李治继续说“皇帝控制朝臣,而群臣限制皇帝,这就是平衡术的第一点。至于平衡术,也能用于皇帝对朝臣的控制。皇帝只是一个人,没办法操心全天下。所以,才会有朝廷的存在。中央集权,并不是说把权力全部集中到皇帝一个人的手里,而是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集中于京城、集中于朝廷。”

    “正因如此,有些权力,是注定了要下放给朝臣的,所以也就有了三省六部九寺。”

    “而权力下放,当皇帝的,要保证这些获得权力的个人,不能再获得更多的权力了。尤其是绝对不能出现一个大臣独揽朝纲的事情。所以,对于臣子的平衡,就很有必要了。就拿张文瓘来举例吧,张文瓘现在是侍中,算是朝臣中最有权力的人之一,为了平衡,朕把西台侍郎,设置成了跟他有恩怨的人。”

    “放眼整个朝堂,你会发现,主官跟下属,朕往往会安排对头,这样一来,某个主官,就不能完全将一部一省彻底掌控。政务上,也不敢随便掺杂私心,因为若是他这么做了,很容易就会被下属弹劾。”

    “举出这个例子以后,你能理解平衡术了吗”

    李贤点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