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六十九章:这才是他们反对修铁路的真相(第1/2页)

    散朝后。

    武英殿。

    朱高煦端坐在御桌之后,太子朱瞻域坐在御桌左下方的圈椅上。

    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于彦昭、户部尚书夏原吉、工部尚书蔡信四人依次分别坐在殿内右侧。

    大都督府左都督徐辉祖、大都督府右都督李景隆、兵部尚书齐泰三人依次分别坐在殿内左侧。

    此时,大明乾熙皇帝正在与七大当朝重臣商议同时修建三条铁路之事。

    “陛下,臣与工部众臣一致认为,以大明如今的国势,足以承担同时开建三条铁路的压力。”

    工部尚书蔡信微微欠身道“至于雇工采办材料所费,并非一年内必须完成,可分批进行,如此国库对修建铁路方面的支出将会比预算降低至少五成。”

    乾熙四年九月,原工部尚书宋礼在巡视有线电报修建进度的途中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他比历史上多活了五年,因其性格刚直,驭下严急,虽然为朝廷办成了许多实事,却不被人所亲,病逝后,家里甚至没有多少余财。

    朱高煦念其治理会通河,便利漕运有功,下令追赠其“太子少保”,谥“文靖”,以其长孙补为国子生。

    此外,为了表彰宋礼及当年配合宋礼一起治理会通河、疏通黄河故道的原刑部侍郎金纯、工部主事周长之功,朱高煦还特地下诏在南旺湖上建立宋公祠,以金纯、周长配祀。

    宋礼丧事结束后,朱高煦擢升原工部左侍郎蔡信为本部尚书。

    蔡信,武进阳湖人,有巧思,少习工艺,授营缮所正,升工部主事。

    永乐年间,朝廷营建紫禁城,凡天下绝艺皆征至京,都遵从蔡信之绳墨。

    乾熙五年,蔡信升任工部尚书后,为了像宋礼那样赢得生前身后名,他竭尽全力的想要在任上做出一番功绩。

    当朱高煦在乾熙七年六月下旨工部,要求用五年时间修建三条铁路之后,蔡信会同工部六品以上官员连夜商讨,制定了一个针对修建铁路的工作计划。

    于是,工部先后派出七十多名官吏,从各大常科书院招募了三百多名专修建工科的学子,作为勘测人员。

    这些人被蔡信分成三队,每队负责勘探一条铁路线。

    十个月之后,每个勘探队皆做出了一份详细的铁路修建规划书。

    朱高煦看完蔡信呈上的三份铁路规划书,大喜,特地用御笔写了“办事可靠”四个字赐给蔡信作为嘉奖,并赐南洋冰糖十斤、胡椒十斤等御用贡品作为赏赐。

    如今朝堂上反对同时修建三条铁路的声音尤其的大,就连亲征大漠,一战灭掉瓦剌、鞑靼之后声望比肩朱棣的朱高煦,也颇有顾忌,不敢轻易决断。

    为了增强朱高煦开建铁路的决心,蔡信毫不犹豫的做了一回出头鸟。

    “陛下,大司空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

    兵部尚书齐泰先是对蔡信的话表示赞同,接着却话锋一转道“但臣觉得,还是应该先修建一条或两条铁路,待摸索出成熟的经验之后,再开建另外的铁轨路线。”

    “依大司马之言,朝廷该先修建哪条铁路”

    朱高煦看似随意的问道。

    “回陛下,臣认为,若是财力充足的话,应该先修京同铁路与玉同铁路。至于原因,乃是为了加强朝廷对草原的控制。”

    齐泰是积年老臣,自然不会真的认为皇帝只是随口一问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