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九十章:朱元璋究竟杀没杀朱文正?(第2/2页)

        朱棣眉头微微一皱,颇为无奈的小声说道“堂儿,爷爷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此传闻为假。而此传闻之所以会出现,主要还是跟我那堂兄的身份有关。”

    当年陈友谅被灭之后,张士诚的败亡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朱元璋下一步自然要开元建国,登基称帝。

    可是,这时候他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朱文正的特殊身份。

    不等朱瞻堂发问,朱棣随即解释道“刚才我与你说了,南昌王是我大明仁祖皇帝长子,而我那堂兄乃是南昌王仅存于世之嫡子。”

    “如此算起来,他便是我大明仁祖皇帝事实上的嫡长房嫡长孙,当年若论其宗法地位,远在太祖皇帝的嫡长子,也就是我的亲大哥之上。”

    即便大明仁祖皇帝是朱元璋后来追封的,可是从仁祖皇帝一系算下来,朱文正作为事实上嫡长房嫡长孙的身份,是谁也无法改变的。

    朱棣望向朱瞻堂,接着道“你想想看,那时候我那堂兄还担任着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之职,可谓是手握重兵,位高权重。若他将来萌生了野心,那就是天大的祸事。”

    朱瞻堂道“爷爷,孙儿听您说到这里,想起了史书上石敬瑭、陈霸先去世后发生的大乱。”

    “没错,太祖皇帝当然得想办法避免祸起萧墙”

    朱棣感慨道“太祖考虑到我那堂兄的特殊地位,肯定不会再继续重用,况且其又在洪都立下了大功,直接拿下会让众将心寒。”

    “因此,太祖之后论功行赏却独独没有封赏我那堂兄。再往后,我那堂兄的所作所为,你应该听你爹说过了。”

    朱瞻堂认真的点了点头。

    当年,朱文正自持有功,却暂时未得到封赏,心中不满,遂失常度。

    他竟然私下跟张士诚勾搭,不过因走漏消息,被人检举到了朱元璋那里。

    朱元璋气得火冒三丈,七窍生烟,质问朱文正意欲何为,甚至扬言要杀了这个不忠不孝的侄子。

    然而,朱元璋念在朱文正终归是他大哥一脉仅存的独苗,再加上马皇后的劝说“此儿只是个性刚强,无其他。”

    最终,朱元璋免去了朱文正的官职,将其软禁于桐城。

    再后来,朱文正郁郁而终。

    “爷爷,孙儿明白了。”

    朱瞻堂面露恍然,小声道“当年太祖皇帝若真的想杀掉佐敬的太爷爷,完全可以以其私通外敌的罪名而名正言顺的杀了他,但太祖皇帝并没有那么做,仅仅是将其软禁了起来。”

    朱棣颔首道“事实也是如此,我那堂兄被软禁之后,就像一只被拔掉爪牙,关在笼子里的病虎,彼时太祖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再去杀他了。”

    当年,朱文正被软禁时,其子朱守谦原名铁柱已知事。

    史书记载,朱元璋担心会吓坏铁柱,于是抚其顶曰“儿无恐。尔父不率教,忘昔日之艰难,恣肆凶恶,以贻吾忧。尔他日长大,吾封爵尔,不以尔父废也。尔宜修德励行,盖前人之愆,则不负吾望矣。”

    吴元年,朱元璋为铁柱更名为炜,后又改名为守谦。

    洪武三年四月初七日,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同时将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建藩于静江洪武五年更名为桂林。

    为了弥补对大哥朱兴隆和侄子朱文正的愧疚,朱元璋还特地下旨曰“靖江藩以南昌王为始祖,文正为二世祖。”

    朱元璋此举,等于变相的给朱文正封了王。

    当然,真相究竟是什么,朱元璋有没有暗中指使人毒害朱文正,恐怕就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了。

    “堂儿,我刚才跟你说了这么多,现在有一个问题要问你。”

    朱棣抚须道“永乐年间,我奉太祖遗命,改封诸王于中国之外建国,却偏偏没有把靖江王与吴王也改封到海外去,你可知这是为何”,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