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六十七章:震惊!肚子搞大了?(第2/2页)

    ,完成朕刚才交代的几件事。”

    朱高煦看向于彦昭,吩咐道“记住,在实践中完善字母切音之法是其一,扫除一切淫祀野神是其二”

    “臣等领旨。”

    以于彦昭为首的礼部众堂上官纷纷作揖行礼领命道。

    随后,朱高煦登上丹陛,坐回龙椅,俯视群臣沉默了一会儿。

    侍立在侧的康平见状,连忙扯着嗓子高声唱道“有事启奏,无事退班”

    “陛下,臣礼部右侍郎黄淮有事启奏。”

    黄淮躬身出列,作揖行礼道。

    朱高煦道“准奏。”

    “陛下,京西郊外的两处御制番坊业已竣工,礼部已会同钦天监选好吉日,是否举行御览仪式,臣请陛下示下。”

    黄淮恭声奏言道。

    在唐朝以及唐朝之后的中原王朝,基本上对外国人都实行了一种番坊制度。

    所谓番坊,即番人居住的街坊,就是所有从外国来中国常住的人都有着固定的区域。

    这些外国人没有自有选择居住地的权利,他们想跟中原王朝的寻常百姓生活在一起的可能性大致为零。

    唐朝番坊一般建造在城市之中,像当时比较大的长安、洛阳皆存在朝廷所划分的番坊区,外国的留学生与商人都在那里居住。

    大唐朝廷对外国留学生的外出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只要留学生不违法,去哪里、干什么无人过问,基本上与唐王朝的寻常百姓没什么两样。

    相比之唐朝的番坊建在城中,宋元乃至大明,除非国外来访的使臣,否则外国人连在城市居住的资格都没有,只有到乡下或城郊的番坊中去住。

    自永乐二十年起,海外大批留学生来北京求学,朝鲜、倭国、琉球、苏禄等国的国王,也开始派子孙来大明京师进修圣贤之学。

    按照当年朱高煦主持制定的来华留学标准,正式入驻北京的外国留学生,无一不是从学识渊博的贵族子弟中选拔出来的。

    而且,他对周边如朝鲜、倭国的来华留学生的资格有严格的限制,每个国家每两年才有一次送留学生来华学习的机会,且每次只有两至十人的名额。

    若派遣人数超过大明规定的人数,就会被遣返回国。

    为何这些优秀的外国学生会大量涌入大明求学

    当然是因为大明派船队巡洋海外,镇举世无敌的国威震撼了他们

    这些国家的统治者,无不想派人到大明学一门技术、心法,让其国家和大明一样繁荣昌盛。

    “黄卿所提,朕应允了。”

    朱高煦想起另一件事,随口问道“朕听说不久前,发生了一起倭国留学生把我大明女学子肚子搞大了的事”,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