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六十六章:上山下乡之议(第2/2页)

    兼着教授普通士卒读书识字的职责。”

    “即便有如此多的宣讲官在教授寻常士卒识字读书,但眼下大明百万卫所兵之中,真正可以无障碍孙子兵法的官兵,不超过五万”

    他将目光落在魏国公徐辉祖身上,接着道“魏国公,你说一说,普通士卒学识字难在何处”

    “回陛下,目前各学堂教习以及军中宣讲官,教授识字之始,皆以洪武正韵为课本。”

    徐辉祖走出班序,躬身作揖道“学习汉字读音是识字的基层,而如今常用的反切之法,却让诸多初学者迷糊不已,唯有死记硬背,可军中士卒往往今日刚学的字,明日便忘了,甚至记错、记乱的大有人在。”

    “韵书”实际上是官话、汉字书面读音的标准化教材。

    反切是与“直音”、“读若”不同的一种注音方法,又称“反”、“切”、“翻”、“反语”等,其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同样一个字,可以用不同的两个字来标注读音,反切法使用起来很灵活,只要一个人认识的字够多,想用多少种方法就可以用多少种方法来切一个生字的读音。

    但这种方法对认字新手很不友好,一会用这两个字来标注读音,一会又用其它两个字来标注读音,想准确地记住很难。

    对于本来就是在识字初学阶段的人来说,只会感到更加糊涂。

    朱高煦点了点头,转身再次看向一众文臣,说道“诸位皆是从小开始学习识字的,对于识字之难都有体会。朕观遍四洋万邦文字,发现汉字或许是当今四海天下文字之至难者。朕这次派天下常科书院的学子们上山下乡之际,还要尝试探索出一条新的学习汉字读音的方法即字母切音拼音法。”

    他侧目朝西角门的宦官昌盛瞅了一眼,后者会意,立即领着数名年轻的内侍躬身疾步行至御前。

    “把东西发下去。”

    朱高煦一声令下,昌盛带着众内侍开始给满朝文武分发写有“字母切音法”方案的纸张。

    “字母切音法里的注音字母,其作用仅仅是给汉字注音,不与汉字并行使用。算是伺候汉字,偎傍汉字。”

    凡是在奉天殿正堂之上的官员,皆人手领到了一张公文大小的黄色纸张。

    纸张之上,便是字母切音法的内容,即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来切音拼音,声韵双拼,左右横写,声母在右,韵母在左,另加声调符号。

    朱高煦之所以没有直接把后世的汉语拼音全部照搬过来,主要是因为眼下的大明通用语言口音与后世并不一样。

    比如“青青子衿”这句话,眼下的大明人会读作“g zi g”。

    所以,他需要借大明学子们的力量,来完善他的“大明版汉语拼音”。

    “字母与切法习完,凡字无师能自读,如此一来,可省费十余载之光阴,将此光阴专攻于算学、格物学,以及种种实用之学,岂不美哉”

    朱高煦见众臣看得入迷,于是高声道。

    “陛下,我大明乃天朝上国,岂能用外番邦国之字母来为汉字注音”

    大理寺卿吴讷为人憨厚耿直,看完字母切音法之后,觉得用外国人的字母来给汉字注音十分不妥,便直言说道。

    朱高煦不以为忤,微微笑了笑,问道“吴卿可吃过烤甘薯”

    “回陛下,臣吃过,味道好极了。”

    吴讷恭声答道。

    朱高煦颔首道“甘薯本为海外之物,并非我中华原产,但其能使我大明亿万百姓免遭饥馑之苦,所以朝廷大力推广种植此物。同理,若字母切音法方便我大明子民识字读书,又如何推广不得呢”

    s明朝官话口音与后世是不一样的。,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