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三十六章:密奏之制(第2/2页)

    览无余。“

    朱高煦施行密奏的理由很高大上,与传统公文报送相比,密奏既快速又保密,但却让方孝儒感到嵴背发凉。

    如此一来,凡是可以上密奏的臣僚,都将变成大明皇帝的耳目。

    下级官吏不满上官作风,便可上密奏告黑状,

    满朝文武皆不知各地官员通过密奏向大明皇帝奏禀了什么,不说人人自危,起码能达到威慑群臣之目的。

    虽然这种直达圣听的密奏之制,会促使官员相互监督,进一步巩固皇权。

    但是久而久之,将会使得官员之间告密、诬陷盛行,从而形成不良风气,官员上下之间离心离德,对大明整个官场危害极深。

    “陛下,若密奏之制推广开来,有三大弊端。”

    方孝孺没有直接反对,而是提出质疑道“其一,所谓密奏,即旁人不可察之奏,如此则等于鼓励臣子相互告密。除了勇于任事者外,其余臣工必然人人自危,以求自保。”

    “其二,各地臣工以密奏言事,所言内容彼此之间皆不得而知,某些官员即便被诬陷也无处申诉。陛下与各地臣工亲疏不一,必然会有人自恃与陛下关系较密,而借以挟持上官或他人。”

    “其三,各地臣工以密奏越级言事,定会引起上下猜疑,不利于推行朝廷令旨,甚至有地方官员沆瀣一气,官官相护,只为铁板一块,防备有人越级上告。”

    “方先生是反对密奏之制”

    朱高煦澹澹的问道。

    方孝孺恭声作答道“陛下,臣并非反对,而是阐述了密奏推广后的弊端。”

    于彦昭却接话道“陛下,臣以为密奏之制,除了保密之外,另有四个益处。”

    “且试言之。”朱高煦抚须道。

    “是。”

    于彦昭恭声道“一者,虽然密奏会使得官员、尤其是同僚之间,相互告密。但是这样一来,就没人敢背着陛下做贪腐、不臣、不轨之事了。”

    “二者,陛下重视密奏,会优先御览密奏,如此则大大提高下情上达的时效。”

    “三者,实行密奏制后,各地臣工皆可直言进谏,等同于广开言路,这样便不会再有官员因为事先得知不利于他的消息而有所准备,如转移赃款或销毁证据或杀人灭口。”

    “四者,各地官员通过密奏,会把地方上的大小事情禀告于陛下,如此陛下也会因此更加全面的掌握各地民情,以及地方上的吏治好坏,并根据各地实情调整施政方略。”

    于彦昭说到最后,起身作揖道“陛下,臣认为施行密奏之制,利大于弊。故而,臣赞成密奏。”

    “权使有何高见”

    朱高煦看向年过古稀的通政使权谨,朗声问道。

    权谨拱手一礼道“老臣赞同陛下之议。”

    “既如此,那就这样定了。”

    朱高煦瞅着方孝孺道“劳烦先生替朕起草一份施行密奏之制的诏书。”

    “老臣遵旨。”

    方孝孺连忙站起来,躬身领命道。

    “臣等告退。”

    于彦昭与权谨也先后起身作揖道。

    s感谢兄弟们的支持最近比较忙,码字时间有限,过阵子不忙了,我会多码字的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