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六十八章:依然有人反对出兵(第2/4页)

      由于太子朱高煦、内阁七位顾问,以及兼任金陵常科书院博士职务的驸马都尉梅殷也在殿内,曾九成便长话短说,希望朱棣能三思而行。

    曾九成的理由很简单,半个月前北方各府县皆报告看见了日偏食的天象,根据天人感应理论,上天应该是希望天子不要妄动刀兵,意指增兵哈密,进攻北元。

    “老臣请陛下三思。”

    曾九成再次作揖道。

    朱棣颇为不满道“诏令既出,岂能因日食收回此事前所未有”

    曾九成不敢作声。

    朝廷此次增兵西北,足有一万多人,挑选的卫所兵及中高层将领有很多都是年轻的后起之秀,其中有不少担任中层将领的多出自天子亲卫。

    按照洪武朝的惯例,天子为了施恩,多下诏收因战事阵亡将士的后代入卫所世袭军职,教授他们各项军事技能,择其优者编入天子亲军上十二卫之中。

    这也是明朝初年,阵亡将士后代被选拔成为天子亲卫乃是一种延续军事传统与家族荣誉的象征。

    因此,在刚才的早朝上,反对增兵哈密,进攻北元的朝臣终究还是少数。

    而天人感应的逻辑在目前简直无懈可击,毫无漏洞,因为没有谁可以证明这套理论是错的。

    所以,历朝历代,当朝天子在遇到一些特殊天象,往往会通过象征性的下诏求贤,或者让百官上书言明朝廷施政利弊等方式来轻易天象舆论。

    朱高煦身为穿越者,对于曾九成迷信天象,并没有觉得好笑,反而如临大敌。

    这个时代,像曾九成一样迷信天象的人,在朝堂上并非少数,哪怕放眼天下,起码一半以上的百姓都会对天象心存敬畏,相信其含有特殊的意义。

    古人迷信天象不假,但也有追求真理的人,如一代儒宗梅殷便是。

    此时,与朱棣同年而生的驸马都尉梅殷抖擞精神,中气十足的抢言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日月运行皆有其轨,如同花开花落,春去秋来,日月之食亦有其规律可寻。”

    “敢问梅博士,如你所言,可能推测出下次日食当发生在何时”

    曾九成用请教的语气诚恳的问道。

    他如此做派,并非是虚伪,而是因为梅殷乃当代名儒,对天文历法也有涉猎,之前与他曾有过学术上交流。

    梅殷闻言,一时语塞,他虽然研究日月运行已有数年,对日月之食颇有了解,但并没有能拿得出手的研究成果,更没办法一时通过心算来确定出下次的日食时间。

    朱高煦见梅殷陷入窘境,出言相助道“驸马都尉虽通天文,但兼任书院博士,事务繁多,精力难免不够,推算起来总需要一些时日。”

    谷彈

    他身为金陵常科书院的院长,当然知道梅殷主要是通过研读后汉贾逵的著作来学习天文理论。

    而贾逵其人九世祖乃是过秦论的作者贾谊。

    至于贾逵,乃是后汉著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所撰经传义诂及论难达百余万言,时称“通儒”,其弟子许慎便是说文解字的作者。

    贾逵在前汉浑天仪的基础上制造了黄道铜仪,由此可确定黄道宿度,后世尊称“科圣”的张衡就是根据贾逵的黄道铜仪才制造出比较完善的浑天仪。

    梅殷大体上是继承了贾逵的这一套理论,他结合前元时期出现的“大地浑圆说”,早已在朱高煦的有意引导下,领着一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