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7章 郑和归来(第1/4页)

    九月十八。

    早朝。

    “陛下,广东、云南连降暴雨,房屋倒塌千余,灾民数万,两地布政使奏请朝廷放粮赈灾。河南、山西三月未雨,山东未有雨水已四月有余, 致使蝗灾肆虐,绝收田亩难以计数,灾民近十万,饿死者数以千计。”

    户部尚书郁新躬身奏言道。

    朱棣沉声道“传旨下去,所有府县衙门开仓放粮,再遇到此类事情,无须再逐级上奏了,直接赈灾。”

    “遵旨。”郁新躬身接旨。

    他随后接着道“陛下,臣还有奏报。”

    “讲。”朱棣道。

    郁新道“青州、莱州、登州三府,地临山海,土瘠民贫,一遇水旱灾害,衣食不给,百姓们多逃移于东昌、兖州等府,受雇苟活,此次受灾更甚。”

    朱棣斟酌了一下措辞,然后朗声道“东昌定陶、兖州等府县,地旷人稀,多有闲田。着青州、莱州、登州三地知府,速将灾民迁往东昌定陶、兖州等府县安置,每三户配耕牛一头,粮种农具适当配给,免赋三年。”

    “遵旨, 臣即刻就办。”郁新躬身道。

    “且慢,微臣有一言启奏。”

    御史桂湛连忙出列,躬身道“陛下,迁民之策,虽然不差,但非治本之策。”

    “爱卿有何高见”朱棣问道。

    桂湛恭声道“陛下,此次水旱两灾,自太祖立国至今,实属罕见,天降奇恶,微臣担心,此乃天怒人怨之凶兆啊”

    此话一出,大殿之上顿时议论纷纷。

    就在这时,朱高煦从西边角门而入,走到了朝堂上宗王班序之首站立。

    今天是九月十八,乃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冥诞之日,朱棣命朱高煦一大早去奉先殿祭拜,然后再来参加早朝。

    所以,朱高煦才会姗姗来迟。

    另一边,桂湛接着道“自督造下海宝船肇始,征民夫役工匠,伐木过重,山秃石露,渠道失修,堤塘淤塞,旱涝之灾事出必然,如不赶紧罢手,恐怕苍天还会降下大祸呀”

    朱高煦知道,对后世之人来说,大范围的伐木过度,导致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引发山洪或旱灾,是有科学依据的。

    但眼下御史桂湛的这番话,让他听起来尤为刺耳。

    朱棣面无表情的问道“你是想说下西洋引起天怒人怨,乃朕之弊政”

    “微臣仅以天象示之,所谓新政之优劣,唯盼陛下圣裁。”

    桂湛躬身恭声道。

    朱棣沉着脸,不发一言。

    “陛下”

    户部左侍郎夏原吉躬身出列道“郑和出海已两年有余,不是撺掇着陛下备货,就是倾举国之力造船,收效却如水中之月,雾里看花。我大明虽为天朝上国,这么折腾,也会财断力竭啊”

    “陛下,出使西洋,造几艘帆船,让郑和带出去转转也就罢了,拿几百万两银圆往汪洋大海里扔,天公咋舌呀”

    礼部右侍郎宋礼躬身出列道。

    “陛下,仅从山中运送造船的木材至船厂,就要数百民夫倾尽血汗,辛劳半年,这样的国策,岂能不让百姓怨声载道”

    御史桂湛接话道“加之旱涝蝗灾,种种天象已经警示,天道昭昭,扬善抑恶,陛下要为百姓计,为大明计,敬天法祖,改过从新,罢黜巡洋之弊政啊”

    他陡然提高声音,俯身跪地拜道“臣请陛下罢黜巡洋之策,上息苍天之怒,下平黎民之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