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一十八章 退敌(第1/2页)

    诸葛恪起兵二十万伐魏,出征之前,散播流言,将从海路侵入淮河,扫荡青徐,略平淮河南北。

    姜维出董亭,攻打南安。

    东西两面遇敌,举国震动,这是继诸葛武侯逝去之后,二十年来,吴蜀再次大举入侵淮南与雍凉。

    魏国刚刚经历东兴之败,诸将意沮,士卒消沉。

    傅嘏、虞松皆识破诸葛恪声东击西之策,言海路难行,当年孙权海路支援公孙渊,皆遭倾覆,诸葛恪必不敢将倾国之兵付于险途,必沿旧路进攻合肥,可效法当年周亚夫坚壁以待吴楚自败,深沟高垒,不与相战,先快速击破姜维,以振奋军心,再集中力量应对诸葛恪。

    司马师深以为然。

    下诏司马孚、毌丘俭、文钦按兵自守。

    不过在西线问题上,司马师却遇到难题。

    雍凉四股势力,邓艾、胡奋,郭淮,杨峥,再加上刚刚上任安西将军的司马望,缺少一个统帅。

    毫无疑问,郭淮有这个能力,但司马师却不敢大用。

    邓艾资历够,出身亦不够,胡奋出身够了,资历却不够,司马望也面临同样问题。

    傅嘏虞松皆建议再度启用陈泰为镇军将军,持节监雍凉诸军事,“郭淮有私心,陈泰有公心,二人相辅相成,再制以邓艾、胡奋,则蜀军必退。”

    洛阳城中,真正得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信任的,也只有自幼一起长大的陈泰。

    曹魏到了如今,朝野内外、地方将吏贪、腐成风,唯独陈泰将所受之物挂之于壁,从不打开,离任之后悉数奉还。

    司马师欣然纳之,令郭淮、陈泰尽出雍凉之军,迎击姜维。

    在治国与军略上,司马师虚怀纳谏,其兵略虽不如乃父,权谋却不次之。

    陈泰到达雍凉后,分析形势,见姜维抢刈早麦,料其军实不足,遂与司马望领步骑八千进驻洛门。

    洛门在豲道与祁山堡之间。

    魏国在淮南修建新城,在傥骆道出口建长城,在祁山中建祁山堡,皆扼守形要,掌控地利。

    陈泰一进入洛门,便对姜维的粮道形成巨大威胁。

    而陈泰也是这么做的,令步骑抄掠蜀军之后。

    蜀军粮草不支,正面有邓艾、背后有陈泰,姜维只能退军。

    陈泰四两拨千斤,一击便掐住了姜维的咽喉,快速扭转西线局势。

    令魏军士气稍有恢复。

    同一时间,诸葛恪还沉浸在东兴大胜带来的荣耀之中。

    吴军十二月大胜,一月打扫战场,二月返回建业,三月,便又要出征。

    士卒疲于奔命。

    诸葛恪好友聂友劝其加固在朝中的根基,言魏国权臣当道,久必起祸端,不如修养士卒,积蓄粮草,以观曹魏之衅。

    诸葛恪皆不纳,再次出击淮南。

    与司马师的战略明确相比,诸葛恪进兵淮南并无方略。

    最初只想掳掠江淮百姓。

    但东兴大战,淮南百姓十室九空,剩下的一成也逃亡淮北。

    吴军久掠而无所得,士卒越发疲惫。

    诸葛恪却沉浸在耀武扬威的喜悦之中,渐生轻视魏军之心。

    出兵两月,仍未找到重点。

    最终丁奉实在看不过去了,建议诸葛恪围攻新城,行围城打援之策。

    丁奉的话诸葛恪不得不重视,遂召回分掠诸军,围攻新城。

    但前后拖延,三月出兵,如今两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