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0748章 全面改革,新旧二党齐心协力!(第2/4页)

    愣:「张师傅之才识眼界,惊艳绝伦,古今罕见,有张师傅,是大明之福。」

    朱由校笑道:「是啊,民间都这么说,觉得师父是大明第二个于少保,第二个张太岳,但在朕看来啊,师父比于少保和张太岳厉害多了,师父的眼界、能力、手腕和威望都比他们厉害。

    小心翼翼的将泥塑放在掌中,朱由校盯着这个小泥塑,仿佛看得不是泥塑而是自己的宝贝太子朱慈燃一样:「真希望,能顺顺利利的走到最后,师父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朱由校的喃呢声太小,王体乾没听清,他茫然的看着朱由校,不知道怎么了。

    离开武英殿,张好古径直去了内阁,他要准备一下和内阁几人沟通。

    毕竟每一项朝廷政策的推动和实施,都离不开内阁主持,百官施为,内阁通过是其一,百官执行是其二,基层落实是其三,一层层贯彻下来才能将一道朝廷的政策原原本本的落实下去。

    内阁例会并不是每日都有,一般情况日一次,闲暇时七八日一次,繁忙时每日一次乃至三次都有可能,毕竟内阁是大明的真正首脑不错,实际上其本质也不过是辅佐皇帝处理朝政的秘书单位罢了。

    而像朝会这种京师百官全部参与的正规会议,那就是按照严格规定,每日有早朝,月逢十五、三十有朔、望朝会。

    早朝这个东西,明后期的皇帝基本已经无视了,而朔望朝则视情况参加。

    但正如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一样,皇帝可以无视早操,内阁不可以因此每日早朝内阁成员起码要有两位到场,而朔望朝基本会有三四位到场,至于什么时候内阁成员全在,就看什么时候皇帝上朝了。

    毕竟大家也很忙的,内阁那么多事要处理,早朝不过是内阁与百官通气的一个场所罢了,正式的政令早就出内阁发六部了。

    到了内阁,张好古进去后与卢象升打了个招呼,开始在自己的位置上书写起来:「卢相,今日我去陛下商议了下九年教育和国考一事。」

    正在处理六部折子的卢象升听了点了点头:「陛下通过了」

    张好古「嗯」了一声,卢象升停下了笔,看向对面的张好古,脸上带着欣喜:「这是好事啊。

    「是啊,教化万民,开启民智,才是大明的未来,朝廷要迈开腿,就要睁开眼。」张好古感慨着,来到大明第十年,他终于是将心中的计划推行到如今这一步了。

    把大明一步步改变,调教成未来的模样,把自己前世所经历的,所见到的,一点一点,小心翼翼,根据眼下所有的,适宜的,慢慢改造,使其符合当下,也能适应未来。

    这是一个漫长而庞大的工程,不是一人一力便可能及的伟业。

    它需要一个工业化的国家,需要一群睁眼看世界的人,需要足够多优秀的人才,需要百姓、工匠、官吏、士卒、商贾、学者等等等等,群策群力,才能把大明一步步改造好。

    这也是大同书院的由来,是新党的初衷,推崇实学,改变大明,以期人人如龙,万世太平。

    如今,已经遍布大明各地,深深扎根北国的新党,可以向世人展现他的力量了,就从彻底拔出传统的科考和八股,将新的教育模式落实下去开始。

    「元辅,需要准备什么「卢象升问道。

    张好古没有丝毫犹豫:「我们自己内部通个气,先做好准备,后面内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