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42章 艰难(第2/8页)

    碑,刻下来,有记岔的时候到碑前一看,对错自明。除了立碑,我再叫人抄写几份,各家都存着。你们以为如何”

    众人又无异议。

    祝缨又说:“除了苏县令,其余四位都不大识字,为免以后争论起来你们因不识字而吃了亏,还是学一学吧。如何”

    众人也没有反对。

    祝缨又说了番学的事情:“番学四十人,医学二十人,各县都报名,番学一家六人,医学一家两人。”

    郎锟铻有点迟疑地说:“义父,这数目不太对吧”他识数,算一算六乘以五等于三十还是能算出来的,这有差额呀

    苏鸣鸾也已发现了问题,她想:义父难道还要将索宁家和艺甘家也设作县吗这些名额是给他们留的吗

    她猜得很靠谱,祝缨的打算却不是固定在了这两家身上,她说:“各县还有散居的呢譬如阿苏县,除了你管着的,是不是还有旁的族人咱们总不能因为散居的人少,就将他们抛开了不管。那多浪费”

    这都是人啊有人就有财

    苏鸣鸾等人也都了解了她这么做的原因,但是又提出了疑问:“他们要再从县里分出去吗”

    “你们各自的县里也没有学校吧据我所知,都是巫师或者头人、长者口授,他们也不怎么识字。等你们县里各自有识字的人了,再各自回县里开个小学校,县里的事儿你们就自己办嘛。”祝缨说。

    苏鸣鸾了解之后就马上同意了,她本就有此意,奈何几个跟她一起在福禄县上过学的人现在干事还不够使,且这些人的学问也不很深,所以“学校”在她这儿不得不暂时搁置。

    山雀岳父等人则想:我将孩子送到大人办的“学校”里就行,办学什么的,以后再说。

    前提定下来了,祝缨又将番学的事情给敲定了,要他们在集市交易结束之前将名单交上来,他们也都答应了。去一趟京城,比说什么都管用,尤其是山雀岳父,他现在就想把人交给祝缨。

    祝缨再次为花姐招揽学生:“有女儿也可以,我这儿有教人治病的女博士。”

    郎中在山里与在山外的地位略有不同,山里各寨郎中的地位更高,郎锟铻等人以为祝缨这样做也是给苏喆找伴儿,但也觉得这样自己不亏,也都说:“好。”

    祝缨道:“定约的时候还有些事没有讲明,譬如这集市,这些日子以来出了多少纠纷判谁对判错呢遇到了新事情,就不能当看不见,所以要小修一下,不能到讲理的时候没个根据。”

    众人也都表示了理解。

    接下来,祝缨也不用拿本子,就口述了之前与各族分别订立的约定,现在这次修订公约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完善和修改。

    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讲这个公约的来历,就是祝缨主持五县定的以后的“范式”,要各族进山之后都遵守的。这个公约的原则是,为了维护五县的和平秩序,做为以后有纠纷时的依据。

    祝缨道:“我再加这一句,法为人所用,不为削足适履,故依实情而定公约。是说,一个人买了双新鞋,鞋子小了,不合脚,为了穿鞋就把脚上的肉割去一块。”

    郎锟铻哈哈大笑:“有这样的傻子吗”

    祝缨道:“我这儿有一套全的律,你要为了省事儿,可以拿去抄。”

    郎锟铻不笑了,因为他突然想到了仇文,他警惕地四下看了看,心道:还好,没带他。

    接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