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5章 不对劲(第2/2页)

    育的高寒旱型小麦如果成功,咱们就可以在本地出售种子,并且大面积种植,到时候就不必从外地购卖面粉,成本要降低不少。

    另外还有陆稻大米,今年我家又培育出新的品种,平均亩产在六石左右,出米率也非常不错,达到六成半。

    另外就是米的卖相好看,口感也特别好,只需要再试种三年,若亩产稳定,这种陆稻就可以推广,等咱们灵武郡,及周边州府都种上陆稻和新小麦,我相信米和白面的价格会降下来的。”

    陈徽音说的这个新品种,是用去年培育出来的高寒陆稻与高温旱型陆稻自然杂交培育出来的,虽然产量连高产陆稻的最低产量都达不到,但在当下来说,这个产量与南方地区的水稻相比,产量翻了一倍多近两倍左右,这个增产已经非常可观。

    顾信芳高兴不己,提醒道“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回去你记得告诉陈叔,趁这几年多买地,到时候你们自己做粮商。”

    陈徽音便抿唇笑道“放心吧,阿爹最有成算,秋收之后,他又买了一个庄子,比去年那个庄子要大一些,有中等田五百亩,我们家有自己的沤肥法,养个一两年,就能让中等田变上等良田。

    巧的是那庄子附近,有两座连在一起的荒山,我家正好知道梯田的建造,阿爹便将两座荒山一起拿下,地契一到手,就带着人改造梯田,到时候无论是种高产玉米,还是我们培育出来的新小麦、陆稻,都能最大程度的将土地利用起来。”

    顾信芳对此自然期待,但她注意到巧姐儿提到的高产玉米,因此感兴趣的询问“你刚提到高产玉米,不知道这高产玉米跟南方的玉米相比,产量上相差多少。”

    陈徽音知道顾信芳心里的成算,便跟她摇头“南方的玉米亩产在十石左右,我家的高产玉米亩产在十五石左右,但是我们家那边,玉米只能种一季,南方却可以种两季,有的地方能种三季,这也是为什么南方的玉米比我们家那边的便宜很多。”

    这也是为什么玉米高产,能让老百姓饱腹,却不能帮老百姓赚钱,有关中、南方地区的一年两季玉米在市场上流通,他们家这边的玉米根本没有一点优势。

    顾信芳却似想到什么“所以你们只往外卖能做菜的甜玉米种子,却不卖高产玉米种子,是不是想等新小麦和陆稻培育出来再卖”

    陈徽音却摇头“是,也不是,我觉得玉米是个好东西,应该能开发出来更多的价值,我希望高产玉米推广出去,能让大家赚些钱,而不是令玉米的价格更贱。”

    本章完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