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46章 第 146 章(第2/6页)

    界对于她几年前挑战层子模型的事,可谓是记忆深刻,不过昔年科学大家如今已经悄然退去,今日的中国物理学界已经赫然升起几位新秀,层子模型仿佛没人再提了,物理学界已经是另外一番情景。

    如今林望舒又获得青年科学家奖,她当年在物理研讨会上的发言重新被翻出来,此时恰逢国内改革开放,正是推陈出新打破传统束缚的时候,林望舒一下子成了勇于创新拼搏改革的典范,被大书特书。

    林望舒看着自己在国内的声名,感慨不已“陆殿卿,你说我到底凭什么出名的,真是凭着科研能力吗”

    她必须承认,如果说科研界充满了投机取巧的,那她一定是头一份了。

    陆殿卿却道“管你是因为什么出名的,反正现在出名了,这不就挺好的”

    林望舒想想也是,之后琢磨着自己眼前的事“我现在想着,申请博士提前毕业,如果能提前拿到学位的话,我们就可以早点回国。你呢,你这边的工作,现在什么打算”

    她记得,他其实按照任期说应该回去了,只是一直拖延着,其实还是想和她一起在国外。

    陆殿卿“如果能提前拿到博士学位,那当然好,这样的话,也许顺利,能赶上孩子在国内上小学,一点不耽误。”

    林望舒点头“嗯,这样就很好。”

    而她,也终于可以开始她的计划了。

    这两年,林望舒埋头学习之余,也一直关注着国内激光学行业的发展,也时不时跟着导师参加一些会议,在一次国际激光会议中,她还顺利结识了国内光学大师陈琰。

    陈琰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三十年代末期考取了留英公费生,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了应用光学。

    解放后,在他的倡议下,国内成立了光学研究所,并在五十年代便被选聘为学部委员。

    因为七十年代遭受过一些苦难,他身体并不好,也是最近两年,才在耄耋之年重新出任了光学研究所的所长。

    其实这个情景也是凄凉,这说明中国光学研究已经后继无人,才不得不让这么一个老人重新挂帅。

    林望舒回忆上辈子,其实当时的中国激光学人才济济,后起之秀辈出,不至于沦落到这个地步。

    只能说,当一片落叶从窗前飘过,其实无数的落叶已经消逝在枝丫。

    这让林望舒更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

    而在那次的国际激光学会议中,林望舒和陈琰深入沟通了一番后,陈琰对林望舒赞叹不已,引为忘年知己。

    林望舒所说的许多话,恰好说到了陈琰心里,而陈琰对于林望舒在国外所做的激光学研究也非常感兴趣。

    林望舒趁机将自己目前能够得到的一些光学资料和书籍分享给陈琰。

    现在国内的留学生还能接触到国外一些敏感专业的资料,林望舒便想着多搬一些,再过一些年,这些都不好说了。

    而现在,林望舒毕业在即,便重新和陈所长联系,提起自己想要回国的意愿,陈琰自然很激动,热切地欢迎她回去。

    前几年,国内也开始搞学术和技术职称了,学校是教授、副教授和讲师,而科研机构则是一级研究员、二级研究员、三级研究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和实习研究员。

    按照往常的惯例,林望舒如果博士毕业回去,不必当助理研究员,直接能当副研究员,但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