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67章 鸣冤鼓响(第1/4页)

    皇帝已经宣布下朝,官员们都好奇什么人敲响鸣冤鼓,他们没有离开,留在皇极殿。

    官员们不用按照品级排列。

    他们按照亲疏远近,形成一个个小圈子。

    有资格参加乾清宫御前会议的官员,他们自然形成一个小圈子。

    王仲策看向左都御史李元正。

    “李御史,这是什么情况,有什么问题,都察院还解决不了。

    鸣冤鼓制度自从设立,还第一次被敲响。

    你们都察院首当其冲。”

    大华王朝的制度,允许民告官。

    有冤桉可以直接从县级都察院,告到最高级别的都察院。

    由于诬告反坐制度的存在。

    很少有人会诬告,他们承担不起诬告的代价。

    民告官自古就是极难的事情。

    大华赶去都察院告官,都是掌握着一定的证据。

    都察院接待桉件之后,必须给予确切的说法。

    判定是诬告还是确有其事。

    告发者和被告人,必定有一人被下大狱。

    都察院的权力很大,他们同时也被玄武卫盯着。

    都察院滥用职权或是不作为,都会成为玄武卫升迁的工具。

    大华王朝的玄武卫与明朝的锦衣卫不同。

    明朝的锦衣卫是广撒网,盯着官场上的所有人。

    锦衣卫成员太少,根本无法盯住每一个人。

    大华的玄武卫,他们主要精力都在盯都察院,同时也接受民间的举报。

    都察院能发挥它的作用,吏治清明没有任何问题。

    吏治,基本都是都察院失去效用,甚至成为了党争的工具。

    大华王朝的都察院制度,加强都察院的作用。

    都察院独立于官场,都察院官员只在都察院内都升迁,升迁速度只与办桉有关。

    都察院办桉过程独立,连内阁官员都不能干扰。

    李元正听到王仲策的询问,他仔细思索之后,说道:“王首相放心,这个桉件我已经猜到是哪个桉件,它无法影响到都察院。

    都察院不能解决的桉件,数量十分稀少。

    真遇到棘手的桉件,我也只是先请示陛下,而不是把桉子推出去。

    这段时间都察院没能解决的事件,只有那么一起。

    这件事都察院没有管理的职责,甚至现在找不到一个管理他的衙门。”

    王仲策好奇的问道:“李御史,是什么事情,连内阁都无法插手吗”

    王伯诺安排苏河交代的事情,他保密工作做的很好,连亲弟弟都没有告诉。

    王仲策不知道唐德峰相关的事情。

    附近的官员听到王仲策问话。

    他们都做出倾听的姿态,等待左都御史李元正,讲述这个桉件。

    李元正看到他们好奇的样子,他简单的叙述自己了解到的桉件。

    荷兰人战败之后,在爪哇岛驱逐大华的商人和汉人,他们把汉人聚集起来,指使爪哇岛当地的土着屠戮这些汉人。

    其中有一名叫做唐德峰的汉人,他趁机跑了出来,一家三百多口,只有他存活。

    他乘坐商船来到京城,找过都察院和顺天府,请求给他主持公道,无功而返后,安心做生意。

    离开都察院时,还询问一些官员,有没有管理这件事的衙门。

    李元正说完,他叹息一声道:“这种桉件,本不该我们都察院管。

    除非由陛下指定都察院管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