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99章 一百九十九章:望城兴叹(第1/2页)

    色楞部过冬营地的位置黄毅知道,现在还知道了他带领主力去攻打赫丹巴特尔部。

    部落留守的青壮年骑士有可能不足五六百,此时不去端了色楞的老巢更待何时

    部落被灭,严冬将至,失去了牛羊和粮食,色楞的人马如果不投降、不远遁投奔其他部落,真有可能冻死、饿死。

    根据地的马匹原本就多, 犁庭扫穴了十几个蒙古部落又缴获了几千匹。

    新接受的流民、难民中有一大半青壮年基本上不会骑马,其余的青壮年都能长途骑行,所有的辅兵、民兵都能够骑马运动。

    将要面临大战,辅兵、民兵的百总赵勇、李万全、常永良、康靖等等都主动请战。

    考虑到得有兵力看管俘获、缴获,黄毅决定带上五百虽然不能骑战,但是能够骑马疾驰的辅兵火枪手、长枪手。

    用不着担心根据地的防御,四面城墙已经围起,鞑子骑兵突袭无法凑效。

    粮食已经入库, 霜冻来临, 已经下了一场小雪,绝大多数人将要在城里过冬,城外只有矿区,近郊的石灰窑、砖瓦窑、水泥厂留人生产。

    加上耿章华顺道送来的和黄毅刚刚解救的,黄毅麾下不包括蒙古籍人口已经有了三万出头的汉民。

    根据地城池如果被谁攻打,辅兵、民兵、工匠、矿工,仅仅是青壮年男子就能组织起五六千,加上健妇、少年,能够参与守城的人数肯定超过一万五千。

    根据地群众的集体主义思想已经形成,面对外敌绝对做得到众志成城,鞑子、建奴来一两万人马都得望城兴叹。

    这不是盲目自信

    守城的学问大着呢

    去年冬天、今年春天,后金军肆掠京畿之地,攻破城池、堡垒几十座,遵化、永平、滦州等等大城一天都没守住。

    而昌黎小城却在县太爷左应选指挥下顶住了后金军的强攻猛打, 那还是在皇太极亲自督战的情况下。

    攻城不下伤亡不小,不得已放弃攻打昌黎小城的皇太极还下达命令,大金军但凡遇上抵抗激烈的城池不可强攻。

    由此可见城池能够较好的防御以冷兵器为主的建奴和鞑子。

    但无论多么坚固的城池, 没有内心坚定的人守卫也是枉然。

    明朝的县太爷不管多有水平, 也不可能如黄毅建设的组织架构那般,每个居民、农民都有组织,都有责任人。

    根据地群众的组成一部分是从鞑子那里解救的汉人奴隶,一部分是从建奴手中抢回被掳掠的汉民。

    更多的是后金军烧杀抢掠被毁了家园的辽民、战争难民

    这些人来到根据地后不被歧视,获得了工作,能够温饱,活得有尊严。

    再加上黄毅亲自教育、引导所有人不认命,敢革命,团结起来坚决反抗压迫。

    所以黄毅坚信,哪怕只留民兵组织巡逻,驻守烽火墩,根据地城池也是固若金汤。

    次日晌午,黄毅出发了,加上耿章华的四百骑兵,一共出动了两千七百骑,都携带了驮着甲胄、七天份额粮草的备用马。

    不愁马匹就是立足大草原的好处之一,习惯了马耕,相当于是平均一个根据地青壮年可以使唤两头大牲口,开垦田地事半功倍。

    当然,冬天来了, 开垦荒地的工作早就停了,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在离河流比较远的田地里开凿灌井。

    以一口灌井满足二十亩田地旱涝保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