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54章 一百五十四章:如雷贯耳(第1/2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张家口城里城外的情况都是耿章华、耿章光亲眼所见。

    所以耿章华提议在互市地点建造一个能够驻防几百人马的堡垒,让这个堡垒成为张家口的屏障,成为互市的永久地点。

    或许其他兵将不敢常驻这种口外边堡,但是黄毅肯定乐得如此。

    山西、宣府、大同有长达一千多里的边墙,修长城、建堡垒、完善防御系统从大明立国之初一直延续到灭亡。

    这其实就是宣大总督的职责所在。

    对于耿如杞而言,下达命令修建一个如百户所或者千户所那样的边堡易如反掌,只不过修城容易守城难。

    修成后如果守不住,就是宣大总督的执政污点,如果守得住,还在战争中发挥出作用,理所当然是政绩。

    父亲在儿子面前没有藏着掖着,把顾虑坦言了。

    耿章华信誓旦旦表态,有整个宣大、山西的人力、物力、兵力支持。

    有黄毅的人马坚守,有他的两千人马策应,距离张家口北门才十里不到的堡垒绝无可能被鞑子攻破。

    此时的山西、宣大没有遭遇过建奴攻击,还没考虑到后金军也会在这里破口杀戮,他们一直是应对蒙古诸部的袭扰、劫掠。

    再修建一个军堡不但能够增强张家口的安全性,还能争取到更长的预警时间,这个是可以有的。

    其实宣大所辖的边墙已经破败不堪,早就该大修,怎奈朝廷没钱,甚至于连边军的月饷都发不出。

    修建一个军堡而已,多大个事儿

    朝廷不给钱没关系,宣大总督岂是摆设

    耿如杞完全可以劝捐,让常驻张家口的大小商贾都捐几十几百两银子。

    他不但能够落下一些工程款,还能够博得一个用心任事的好名声,何乐不为

    最后他大笔一挥,这个计划中的边堡名字跃然纸上“东山堡”,寓意他东山再起,筑堡扬威。

    有山的城池附近经常出现如东山、西山、南山等等常见的名字,故而这种地名都得注明某地的西山、东山等等。

    张家口东南西北都有山,以前是不是有东山、南山这种地名不重要,从今往后,最靠近“东山堡”的那座山就是东山。

    耿如杞虽然没见着黄毅,但黄毅的大名已经是如雷贯耳。

    他遭逢磨难,至今还心有余悸,夜里还经常做梦,梦到在诏狱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光景。

    他知道能够翻身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耿章华、耿章光的努力,而是寻到了黄毅这个有勇有谋的好汉。

    再加上耿章华、耿章光、四姨太、耿大、耿七把黄毅简直是说成了天上有地下无。

    耿如杞于公于私都是真的想提携黄毅,想着黄毅能够成为他的女婿。

    他曾经细问过黄毅的来历,知道黄毅祖籍扬州府,是在弗朗机国出生的,在大明无亲无友。

    觉得这种无枝可依的人理所当然会上赶着攀耿家这个高枝。

    故而他征询了夫人的态度后,有了决断,招黄毅做女婿,以后最最疼爱的女儿耿月如就用不着离开家了。

    至于庶女耿月灵

    过了年才十四,急什么过段时间给她相一个举人还能不满意

    老爷的话一言九鼎,谁敢放肆四姨娘更加不敢,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他们哪里知道,这仅仅是单方面决定,黄毅压根儿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