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52章 极端的两张面孔—南汉(第2/4页)

    幕府,也就是建立霸府的权力。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女性主导的霸府。

    后世作为共和国第一大少数民族的壮族,不但没有闹出过什么乱子,历朝历代还一直都是国家有难时可以倚重的腹心,几于汉人相同,就是冼夫人这个头开得好。

    可以说,经过冼夫人的高风亮节之后,岭南才开始逐步控制在国家手里。

    但这种控制的程度,随着冼夫人的逝世,仍然不是很稳当。

    唐朝虽然在岭南设立了数十州县,但大多也是流官少土官多,能完全控制的领土,还是主要在珠三角这一带。

    所以到了唐末乱世,岭南这一块是非常危险的,不单是静海军所在的安南有问题,包括广州在内的整个岭南道,都有问题。

    而且岭南的问题比安南更加严重,因为安南此时地方湿热,红河三角洲还没有完全开发,到处是沼泽,水灾频繁,根本没有多少人。

    这其中移居安南的汉人多生活在平原上以种地为生,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生产资料,经济和政治地位都处于领先地位。

    周围百越蛮人多生活在山地,他们连种地都不怎么会种,基本要靠采集和狩猎过日子,别说甲胄了,就是铁制的农具都不多,根本没法和生活在平地上的汉人对抗。

    所以安南的叛乱,完全是融入了当地的汉人和自两汉开始就已经汉化的当地豪族在作乱。

    这种成分的作乱,其实是很容易拉回来的,他们在当地的割据也没有多稳固。

    但岭南就不一样了,这里俚獠和百越遗族的人数远多于汉人,且他们和汉人长期杂处,不管是农耕还是武备,都比安南的百越蛮子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岭南汉人并不能稳稳压制他们。

    同时,岭南还是百越的大本营,从秦到唐,其实都是有分裂基因在里面的。

    且此时珠三角已经很富庶了,不像安南那样根本无法自立,岭南依靠富庶的珠三角,是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国家规模的。

    甚至三十五年前,南汉高祖刘在改国号之前,就先自称为大越皇帝的。

    这就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

    历史上,大越皇帝,就相当于一个与中原汉文化相对立的文明符号,可以看成是南方的高句丽。

    原本的历史中,在宋朝丢掉静海军之后,历代越南国王,就把这个称号捡了过去。

    他们最终把越这个字,弄成了一个更为独立的文化符号,逐步发展成了生长于南边的一根文化毒刺。

    且在刘称大越皇帝之前,岭南割据的更加细碎,潮州、韶州、高州、桂州桂林、邕州南宁、容州等都已经呈献出了各族分别割据的画面。

    可以说,比起静海军的叛乱,这种以越字为主的,不同于地缘政治叛乱,而是带有文化叛乱信号的割据,要危险一万倍都不止。

    幸得在极短的时间内,刘隐、刘兄弟以广州为基地,通过二十多年的战争,一一将割据的番汉等族土豪打服,将包括两广在内的岭南收归一统。

    刘虽然短暂称过大越皇帝,但很快就将劝他以越为号的人处死,将国号换成了汉。

    汉和刘,这个两个几乎是绑定的词,哪怕是到了唐末,它们仍然是心向中央,承认大一统的明示。

    刘从大越皇帝变成了大汉皇帝,看似只是改了个国号,还有蹭汉室宗亲影响力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