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75章 最后的准备(第2/3页)

    。

    佛门的免税、免役特权得以保留,但是人数被限制的死死的。

    而且不同于三武灭佛时,佛门将他们搜刮的大部分钱财销毁也不让朝廷获得,张周的这次改佛,佛门基本把八成以上的财产都交了出来。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种珍贵文物的损毁。

    大昭明寺,张鉊拿着冯道和裴远联合送上来的呈报,忍不住吸溜了一下嘴巴,论捞钱,还是得看你们啊

    而且这还不是全部佛门的财产,因为缴纳上述这些财货的寺庙,还不包括在座的这些大和尚。

    比起这些搞金融业,玩国际贸易、房地产的大和尚,其余那些寺庙中的和尚,除了人口控制的多以外,论有钱,他们拍马也赶不上现在被张鉊强行招来的这百余和尚。

    银票这个东西,其实是张鉊犯了一个认知上的错误。

    他一直以为,既然纸币最早是北宋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那么他搞出来的这个,位于支票和银票之前的银票就是一种创新了。

    但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些佛门,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开始用类似的这种方式,来解决大额交易和远距离贸易带来的不便。

    这也是钱庄会在没有张鉊的亲自管理下,能以那么快速度在中原传播的原因。

    人家只是没有把银票拓展到关中与河西、陇右的能力,并不是不知道银票运作机制的大傻子。

    张鉊之所以要把他们召集起来,其实是因为他收回了钱庄会后,快要玩不下去了。

    在剔除了各大寺庙之后的这两年多中,钱庄会的存入和贷出数据,都下降了六成以上。

    原因也很简单,这个时代,别管张鉊是不是在努力营造圣君明主的形象,但是上到朝朝廷的勋贵官员,下到大小商贾乃至百姓,对于皇权,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

    张鉊用河西商会接管钱庄会后,绝大部分人的想法是,谁知道这是不是皇帝在找理由搜刮钱财

    我把钱存进去后,谁知道什么时候会不会被皇帝征用了。

    我找钱庄会借钱,会不会钱借出来了,皇帝就大幅提高利息

    好多人根本都没在钱庄会借过钱,直接就怀疑皇帝是不是要来个九出十三归。

    而要是寺庙来承担这个工作,就没有这个顾虑了,首先佛寺,天然就带着几分宗教味道的亲近。

    不管是存钱的还是借贷的,在心里上也不会觉得佛寺有胆子吞了他们的钱。

    而且比起钱庄会就那么几个办公地点,这些能做钱庄的佛寺,往往都是那些大城市的大寺庙。

    不但占地广,还处于城市的黄金地段,寺庙中还有价值万金的各种雕像、绘画、金银器物、贵重佛经等做质押。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句话,或者说叫类似的这种说法,根本不是明清时期出现的,而实际上最开始,就是来形容在佛寺存钱和放贷有多保险的。

    而且,张鉊在经过河西商会的大贪腐事件后,也明白了一件事情。

    就算后世的国有企业,贪腐问题都是大难题,这个时代,就更别想解决了,哪怕就是想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也不现实。

    那么与其养一大票贪腐分子,还不如把钱庄会的权力,真的放出去,就放给这些和尚。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这些和尚吞了我张圣人和朝廷应得的钱财,那么杀起他们来,也远比杀河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