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40章 千古未有之唐宋变革(第2/5页)

    身边的人,特别是水军都指挥使李端,他在飞虎军中有天大的好处,不会愿意就这么投靠朝廷的。

    三郎,我让身边甲士走小门送你出城,你去见酒泉郡公马昭远,就说我高从诲愿意听从诏令,让朝廷大军进入江陵,看他是何表态。”

    说完,高从诲长叹了一口气,竟然眼角有些许湿润的看着高保融。

    “某高从诲自接任南平开始,夙兴夜寐,高赖子的臭名声背了几十年,就是为了保住我高家的基业,不想竟然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高保融也只觉得悲从心来,他噗通一声跪伏在高从诲身前放声大哭。

    高从诲将高保融从地上拉了起来,“我儿持重沉稳,当可保住高家富贵,日后不可求太多,若能做东京一富家翁就足矣。

    只是某家,倒是很难放下这个心结,三郎去酒泉郡公处,或可请他代为上奏天子,若能允高某暂留江陵,便是天恩浩荡。”

    高保融很快就出门去见了马昭远,而马昭远也很快将高从诲的这个奢求,百八里加急送到东京开封府。

    。

    。

    而此时的张昭,一直进行了朝政上的优化,其实这个时代,也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期。

    在这以前,受限于生产力,中华大地上阶层泾渭分明,富这个词跟权是紧紧绑在一起的。

    有权就有钱,而普通的百姓,一辈子也没几个钱,双方在吃穿用度上,几乎是处于两个世界。

    但是到了此时,确切的说,还要在一二十年后的北宋初期,这种界限就几乎完全被打破。

    生产力的发展,使得财富这个词,也开始向下普及到了百姓之中,家有余财甚至相对富裕的百姓逐渐增多。

    生产力的发展,还带来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中严格的坊市结构被打破,乡野间小国寡民,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出过村的现象,也开始减少。

    同时,印刷术的进一步发展,让知识开始从世家豪门,甚至小家寒门中,不断往更低一层的普通百姓中传播。

    史载北宋时期,河北的牧羊人中也有能识字写字,后世石家庄市发现的摩崖石刻就证明了这点。

    南方则更夸张,福建路的建州等地,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

    所以,后世的历史学者也有很多人称这时期为唐宋变革。

    这是中华文明,一次通透整个阶层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宋代这么个又挫又怂的时代,后世还能有很多粉丝的重要原因。

    如果不考虑它的挫和怂,小市民和自耕农在这时代,大多数人过的要比汉唐更好。

    当然,佃农是不存在这些的,他们什么时候,也不会过得好的。

    哪怕就是后世,那些在一二线城市交着高额房租的佃户,他们大多的压力也很不轻。

    而张昭之所以能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脉搏,是因为山猪儿罗善德从濠州给张昭讲述一个奇特的情况。

    那就是此次濠州骚乱中,有大量的农户被当地大族蛊惑与朝廷作对,他们在濠州的丘陵山地上围山堵水做田,据寨而守,非常顽强。

    高允权就是因为遍地的山寨,才被逼的只能向朝廷请大兵的。

    而张昭没有管这些濠州人顽强还是不顽强,而是对于他们围山堵水造田的手艺很感兴趣。

    因为这就是中国南方得以迅速发展的大杀器梯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