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97章 兴义兵,讨北虏,出潼关,救天下。(第2/3页)

    姓,又是职责所在,敢不尽力乎”

    “好那吾就任命韩翁为工部左侍郎,掌屯田、水部二司,齐民院的学子,都由韩翁调动。

    需要农学博士的,报与张相,他会协调河西、陇右各州抽调。关中今年大饥已成定局,但能救一个,就是一个。”

    虽然现在已经四月了,不过若是要抢种一些作物,还是勉强可以做到的,韩鄂领命下去之后,张希崇和曹元忠走了进来。

    “关中抢种、赈灾、服役、迁移灾民与蜀国交接等事,就拜托张翁了,大军所食,某早已齐备,但关中之民,确实救不了所有。”

    若说要此时有没有救下关中之民办法确实有。

    那就是只留一万精锐,把大军遣散回河西陇右和夏绥,然后用军粮来救济灾民。

    但张昭不会这么干,因为那相当于把中原拱手让给了刘知远。

    今日多救下了十几万关中之民,日后恐怕要拿几万将士的性命去填。

    这关中的大灾,不是他张昭造成的,要是他真这么干了,如何对得起为他血战的勇士

    所以张昭是不可能会用军粮来赈济灾民的,于是在安排了张希崇之后,张昭特意将岳父曹元忠召了过来。

    “大军供给,丝毫不能大意,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任何情况都不能动员用军粮做其他用途,谁敢打军粮的注意,按军法从事。”

    这就是在上紧箍咒,因为张昭这些年爱民举措,他害怕有下面的官员会错了意,搞出强征军粮救济灾民的事。

    别以为在五代就不会有这么事情,官员们的性格和操守,很大程度上是跟着皇帝性格走的,说不好就会出现几个愣头青,所以才让曹元忠不回夏州留在长安。

    他两个女儿全部嫁给了张昭,一个是王后,一个是有患难之情的郡夫人,张昭走了之后,也就曹元忠才能压得住场面。

    四月底,张昭安排完一切后,以天策上将府的名义,在关中发布征召令,号召关中豪杰,从军征讨契丹。

    天策府这个名字,简直不要太戳中关中人的心。

    一时间,稍有勇力的关中汉子无不奔走相告,完全不像昔年抓壮丁时,那种避之不及的样子。

    特别是上一次张昭入关中时期,受过他恩惠的武功、兴平、乾县和咸阳民众异常踊跃,因为他们信任张昭。

    。

    。

    昔年诗圣杜甫描述的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的地方,今日却是另一番场景。

    关中十六州七千丁壮聚集在此,他们虽然拿着劣质的武器,背着软软的猎弓,但是人人奋发,个个踊跃。

    这里除了这些丁壮以外,还有下山的积年恶贼四百余人。

    张昭没有把他们一刀砍了,而是全部编入了撞令郎,能活下来立功的罪责全消,活不下来的,自然也就不用追责了。

    咸阳桥上,兵部的人正在对关中丁壮进行考核,按照武力值,赐予少量甲胃和兵器。

    虽然赐下的大多数都是些皮甲和铁刀,但这也是极为珍贵的了。

    俄尔一阵欢呼声传来,那定然是出了,了不得的勇士,得赐铁甲良马。

    果然,欢呼声中,一个双壁猿长的壮汉走了出来,身后得赐一匹高大的河西折耳马,马背上赫然有一套布面铁甲。

    当然,现在只是给壮汉用,战争结束是要交还的。

    除非他能立下大功,得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