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48章 浊酒一杯家万里(第2/3页)

    ,张昭突然哑然失笑,按照时间来说,宋太祖赵匡胤今年刚十岁,赵二则要两年后才会出生。

    自己这么一来,高粱驴车漂移,辽军战马跑的吐白沫了都追不上的神迹,可不就是要没了吗

    这可是宝贵的鬼畜素材啊

    要不以后自己也到高粱河来这么一出

    而张义从庙中出来后,祭祀活动就宣告开始,长安一府六县的耆老们准备告别米酒,外面山呼海啸百姓,也送上了自家带来的吃食。

    这可不是张义安排的,而是他们自发送上来的,归义军的军纪,百姓们是看在眼里的,张昭的仁义,他们也是看在眼里。

    更重要的是,张义潮的坟茔在长安,张义也被他们理所当然的视为了长安人。

    在此时人的观念中,外乡来的清官,那也没有家乡的贪官可靠。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封建时代,除了个别以外,清官、贪官都是相对的,家乡人在很多方面,还是顾忌一些。

    米酒一杯接着一杯,虽然度数不高,张义的酒量也很好,但还是有些醉了。

    不光是他,阎晋、郭天策等人,甚至是蛮熊等人都有些喝多了。

    而外面山呼海啸的呼喊声乃至哭喊声都还在响起,无数人把手中的陶碗高高举起递向了张昭。

    张义不得已,只能挥了挥手,“某实在不胜酒力,只能再饮三碗了”

    说完,张义接过一个老翁的酒碗一口喝干,对着老翁说了句,“福寿绵长”

    接着又接过一个赤着胳膊,仅仅穿了一条短裤,眼神有些躲闪壮年男子的酒碗。

    男子惊恐的看着张昭,似乎马上就要跪下去磕头求饶了。

    果然,这碗里面装的是水,张义一口喝干,还将酒碗高高举起,示意自己喝光了,还大声夸赞道:“好酒”

    壮年男子头上冷汗滚滚而下,神情既感激又羞愧,他不是故意如此,实在是家里遭了兵灾根本无钱买酒。

    “哥儿来年,一定五谷丰登”张义拍了拍壮年男子的肩膀说道。

    “官人大恩大德没齿不忘”男子眼含热泪给张义跪下了。

    最后,张义在万众瞩目中,拿起了一个还扎着总角少年的酒碗,他也是一口喝完,然后从腰间取下一枚玉璧,放到了总角小童手中。

    玉璧这种东西,此时没有一定身份的人,可是不能用的,贫苦百姓更是用不起,也更不敢用。

    张义把这枚白玉璧赐给这个小孩,那是因为他家就在马嵬坡被此,两个哥哥都在协助归义军探路,搜索凤翔军的时被杀害了。

    本来张义是想带走他,不过小男孩的母亲和姐姐不答应,也不愿离开关中。

    “小郎前程似锦”曹倩拍了拍这小童的脑袋,周围围着的乡老心领神会,这一家子,定然是要照顾一二的。

    “多承乡邻们的盛情,但天下无有不散的宴席,待到国泰民安之时,一定还会再相见的

    最后,曹倩对着周围漫山遍野人团团一揖,顿时四野哭声一片。

    “此情此景怎能没有诗文纪之”几个穿着长衫的士子突然跑了出来,在张义应允下,做了几首还算押韵的诗句。

    虽然质量很被此,但周围的长安京兆府官吏都有些沉醉。

    大唐啊怎能没有诗歌呢

    只不过,那种日子,是很久以前的了,现在都是刀把子才是道理,也有几个忍不住的,当场做了一首首好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