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79章 此乃六十万无主之魂(二合一)(第2/6页)

    书,稍加抚慰,嗢末六谷部几十万人去胡归唐,简直就是水到渠成啊

    况且六谷部苦且善战,沦于吐蕃几十年还记得故国,唐廷任命其忠义之士为节度、刺史等,西北之地必定稳如泰山,甚至还可以征召善战者充实禁军。

    当年唐昭宗手中若是有一支六谷部为主的神策军,哪会被李克用和李茂贞连番侮辱。

    李茂贞那句未审乘舆播越,自此何之可是将昭宗的脸,按在地上踩踏的。

    那么李唐为什么没有将沦于吐蕃几十年的河西陇右将士子弟化胡归唐呢

    这就是唐廷自安史之乱以来,君王多眼界浅薄,毫无帝王之气,以及被藩镇搞出的tsd和凉州特殊的政治结构,综合作用之结果了。

    一直以来,凉州的政治局势是十分奇特的,这里人数最多的是嗢末人,但在政治和经济上,他们并没有多少的权力。

    政治上被凉州汉人掌握,经济则掌控于吐蕃化的粟特人手中。

    历史上归义军赶走吐蕃人之后,事实上掌握了凉州城,但唐廷鉴于藩镇之祸,生恐长安以西出现一个庞大的河西陇右节镇,是以处处刁难。

    虽然从后世来看,这是唐廷辜负了归义军的一片赤诚,但在这时代来说,唐廷的做法无可厚非。

    就算张义潮是个大忠臣,对国家忠诚无二,但张淮深呢张淮鼎呢以及其他归义军实权人物呢

    被藩镇割据之祸整的奄奄一息的唐廷,实在承受不起河西陇右出现一个大号藩镇了。

    于是除了从天平军节度使的地盘上,调两千五百郓州军到凉州以外,唐廷还大力支持凉州周围的嗢末人来给归义军捣乱。

    但可惜他们只知道嗢末是凉州的地头蛇,还骁悍有勇力,完全就没想过,这是一支渴望朝廷抚慰,内心敏感又不知该归何处的族群啊

    这些唐廷派来的官员和天平军士卒,根本没把嗢末人当成自己人,一直以杂胡、吐蕃奴部视之。

    有事用得着就撺掇他们跟归义军捣乱,甚至发动叛乱,没事就呼来喝去。

    赶走归义军以后,唐廷凉州官员更是把六谷部不当回事,他们忙着侵占归义军退去后,空出来的凉州左近几十万亩的良田和牧场,甚至当面称嗢末人为吐蕃奴。

    而没得到丝毫抚慰,又狗屁好处没捞到的嗢末部,自此开始自我放飞。

    本来他们沦于吐蕃几十年,对唐廷就只存着最后一丝希望。

    现在唐廷不招抚,他们既不是吐蕃人也不是唐人,一时间竟然没了归属感。

    自此嗢末各部开始急剧合流,互相抱团,他们不再希望效忠唐廷,甚至开始不把自己视为唐人。

    放飞后的嗢末各部袭杀朝廷官员,抢劫过往行商甚至归义军和甘州等地去往朝廷的贡使,切断朝廷和凉州联系,越来越成为凉州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鉴于此种情况,咸通十一年,身在长安的张义潮上书唐懿宗。

    嗢末百姓,本是河西陇右陷没子将,国家弃掷不收,变成部落。昨方解辫,只得抚柔,岂可摈狐兔稻梁,使为豺狼荆棘。

    作为光复河西的大英雄,张义潮当然知道嗢末的实际情况,也知道朝廷弃之不顾的后果。

    可唐懿宗和朝臣们,却担心这是张义潮又起了与朝廷继续争夺凉州的心思,于是唐懿宗以暂见权宜和亦非久制等话来搪塞张义潮。

    张昭不知道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