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92章 策论与阅卷【为ZHUHONgJI加更】(第1/2页)

    卷子收走之后,会试的第二场考试,策论,便接踵而来。

    宋穆再次收到了一个纸卷,小心展开之后,看清楚了上面的策论题目。

    “且论运河漕运之事。”

    十分简短的一句话,宋穆当下看完,微微皱眉。

    会试的策论,其实已经无限接近于各级官员现实之中处理的各种实际事情。

    而且会试的策论,和殿试的策论有一定的联系,这等细致的询问,那么也说明到时候殿试策论,当是差不多的题目了。

    宋穆不由的思考了一番,那到底是怎样的殿试题目,才能称得上是古今未有

    宋穆看着手中的卷子,此刻也是微微思索了起来,一如既往养成的习惯,宋穆首先对这个题目的背景进行了仔细的深挖。

    漕运,本来指的是一种经济制度,包括河运和海运,但是与这里,却是列明了运河漕运。

    那便是狭义上的漕运了。

    那便是围绕着长江、黄河和大运河所组成的漕运之事。

    运河的存在,成了沟通南北的存在,也令整个文朝有了不一样的面貌。

    既然是论运河漕运之事,必然是要议论其利弊,除此之外,更多的还当是对于这些利弊仔细的分析以及对应的处理措施。

    宋穆这一年多来的四处游历,尤其是一路向北,也多是仰仗了这漕运的便利,毕竟自己作为文朝文人的身份,也享受着其中的便利。

    所以这一路上,宋穆也多与那些经营漕运之人交谈,无论是漕运官员,还是漕船之船工,亦或是那些渔民,码头小贩。

    当初的初衷既是为了了解各处风土人情,也是为了给自己的百姓诸事添加一些东西。

    所以这机缘巧合之下,却是正入自己怀中。

    漕运本是古代极大的一个工程,这个工程让文朝南北连接紧密,也让文朝在这种特殊的年代,维系着南北两方的各种连接支持。

    与此同时,漕运也养活了数百万的人口,沿途看去,无数人家,便是靠着这漕运生活。

    至于其中利弊,于官于民,甚至于妖魔,宋穆心中也早就是有所明细。

    所以说这文章,却是正中自己的下怀。

    但宋穆转念一想,若是说只是去讲其中利弊,罗列解决措施,这般文章,作为会试策论,却仍是不够。

    除了这个,自己还需要写出一些其他的方法。

    只是这些方法,又当是些什么

    还有,这些方法便也只能解决漕运本身的一些问题,那对于整个漕运,乃至于漕运对于文朝来说的促进与拖累,又有什么能去解决的办法呢

    这一番思虑下来,宋穆此刻思潮活络,脑中的想法此刻层出不穷,倒也是觉得有了几分信心。

    于是宋穆立刻开始在书上做草稿,想着三日下来,当能够打磨出一篇不错的策论文章。

    这边宋穆已经开始为会试策论打草稿,那边贡院之中,此刻却是一片繁忙。

    过往会试之中,阅卷多是在九日考试结束之后再做,偶尔也有主考官见到各种文星震动,便也及时提出几篇文章一观。

    但是今日,贡院诸位大人的脸上都带着几分急不可耐了。

    昨晚引动的景象实在是骇人,更何况引动这异象的文章题目十分的特殊。

    议论儒学之道的文章,这种写出儒学之道的真切文章,此刻就在这一堆卷子之中,由不得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