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80章 气氛(第1/3页)

    三月中旬,春雨绵绵,锦城成都一片阴雨之中。

    不安的气氛到处在流转,街头巷尾都有人小声窃窃私语,不敢高声。

    街头的青石砖被雨水溅润,点点鲜绿苔藓在墙角若隐若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成都的街头格外安静,时不时路边屋檐下,有人窃窃私语,有人面带忧色,话里话外都能隐约听到周国大军,战事,北方之类的话语。

    只要说起,人人脸上都是忧色,言语中也多有避讳,言辞闪烁,不少人日刻意压低声音。

    只是有人忧心,自然也有人高兴。

    夹在这战报回来的,还有一些语焉不详的流言,有说秦王史从云不杀蜀兵,说周军前来是解救蜀地百姓,只针对皇族和贵胄。

    这些消息并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说,但在此风雨欲来之际,也随着大量从前线逃回的士兵而暗中流传,蜀中人心有了微妙的浮动。

    其实这种气氛并非最近才有,其实早已在民间潜伏,只是近来接连的战败如同一阵狂风,吹拂之下水波荡漾起来。

    孟昶本人及其亲近大臣,朝中大将,除了王昭远等少数,几乎都是外来的。

    孟知详入蜀时一统两川,抵御外敌,让蜀地百姓过上几十年安稳生活,加之汉朝四百年一统,唐朝接近三百年的统一,也使得天下一家的理念为人们接受,当时百姓并没那么抵触。

    可到下一代人,多数已记不得孟知祥的功绩了,已经有人开始想这些外人凭什么受着蜀地百姓的供奉。

    到孟昶,其登基之初确实表现出一定的政治手腕,铲除政敌,坐稳皇位,也在这一时期为拉拢人心,施行一些有利百姓的政策。

    但到其铲除政敌,坐稳江山之后,就开始骄奢淫逸,享乐成风。

    逐渐由于身体发胖,孟昶外出时不能骑马,而是乘坐步辇,垂以重帘,环结香囊,香闻数里,人不能识其面。

    而由于蜀中久安,皇帝带头享乐成分,上行下效,宗室贵戚,达官子弟,宴乐成风。

    以至于有人长到三十岁,竟不识稻麦之苗。

    每年春季,成都浣花溪一带,歌乐喧天,珠翠填咽,贵门公子,华轩采舫,共游于百花潭上。楼阁亭台,异果名花,流溢其中。

    官员徇私枉法,贪赃受贿之事,层出不穷,甚至在科举考试之中,也不能免除贿赂,所谓贿重者登高科,主考官以贿赂多少,确定是否中选,而面无愧色。

    有的司法官员竟然指着狱门说“这就是我家的钱炉。”

    如此环境,蜀地普通百姓中不满的大有人在,普通士卒愿意为保护后蜀而战的着实不多,战场胜负,始终是多数人决定的,短期可能存在运气问题,长久必然是人心决定胜负。

    如果普通士兵不想用命,将帅如何也决定不了胜负。

    见过世面的人不少心里都有数,比如丞相李昊

    皇宫外殿回廊中,李昊正与知枢密院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伊审征谈事情。

    伊审征是并州人山西太原,其父是孟知详大将,娶了孟知祥的女儿。

    他能有此高位,和他身份关系很大,他倒没有什么作为。

    伊审征也是四十出头的人,因常年安逸享乐一身肥肉,满脸发福,此时神色也颇为不安,自王昭远带兵北上之后,枢密院的事大多都是他在处理,南北战报也第一时间到他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