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78章 此生为国百战死,也当布我大唐威!(第五更求订)(第1/2页)

    如果是院线电影,如果是要卖票的电影,那么可能剧透,可能解读的评论,会对影片有一些不好的影响。

    但是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帐,它并不是院线电影。

    而是广告微电影

    其实如果不去了解那一段历史, 看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帐,大概很多人也就仅仅只是觉得,最后那一幕,满城白发兵的时候,会有所感触。

    可是如果真正了解一些里面的那一段被遗忘的历史的话,那么再来看这部短片,那么绝对会更有感触。

    所以,李易自然巴不得常燕明这个京城师大的历史系的高材生去给这部短片来一篇精细的解读。

    因为这可以让一些人, 明白更多关于这段历史的故事,他们再去看一遍短片的时候,绝对会有更多的收获。

    感觉也会截然不同

    常燕明在李易首肯之后,反倒是显得有些忐忑。

    因为他担心自己写的不够好

    对于这一段历史,可以说,哪怕是李易都没有常燕明了解

    于是,常燕明想了许久才开始在写这篇解读影评。

    “我想说到大唐,或许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都会是那盛世,用一个词来形容都会是强盛

    为此,那一段悲壮的史歌,似乎就很少有人提起。

    因为那不是他们心目中的大唐。

    在许多关于大唐的影视作品当中,刻画的也都是一个个万邦来朝,四方臣服,热闹鼎盛的大唐。

    哪怕是如安史之乱,最后也是大唐军锋,重新鼎定乾坤

    可很少有人把目光投向唐德宗时的大唐西域。

    不知道那里有一支孤军。

    更不知道他们被敌人切断与长安的联系,孤悬西域, 无一兵一卒驰援。在大唐都已忘记他们时, 仍誓死捍卫疆土主权,捍卫大唐的荣耀,与敌军鏖战近半个世纪。

    最终全军覆没。

    他们是安西军。

    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帐就是西州城的最后的一支安西军

    在海报撰写文案的时候写着“向东是长安,向西是大唐,向前是尊严”。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写

    因为东望是长安,西看是唐土,中间是敌军,这便是当时安西军的处境。

    公元781年,即建中二年,西域秘使与长安联系上,满朝文武这才知道,西域还没丢,将士们仍在戍守大唐边境,闻者无不沧然落泪。

    本片故事发生的时间是9年后,即公元790年,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沦陷,残兵从城里逃出,变成流民。此时西域只剩龟兹和西州。

    运送军费,就发生这两城之间。

    公元791年,西州沦陷。片名为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寓意即在于此。

    因为,在这之后,西州就沦陷了啊自然,也就无需再运送军费了

    片中,唐兵与流民回忆时,提到了建中十一年。这不是错误,大唐历史上的确没有建中十一年的年号,建中的年号只存在四年,那年实际是贞元六年。

    在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里,武陵人误入桃花源,那里生活的人与世隔绝,犹如世外桃源般,“不知今是何世“,读来让人羡慕。

    然而放在安西兵那句“现在算起来,应该是建中十一年”,听来却让人唏嘘。边塞将士被敌军围困数十年,心系中原,却不知故土已然变化。

    再说片中的钱币,它是当时安西军抗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