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一章 所向无空阔(第1/4页)

    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中兴”号客轮在凛冽刺骨的海风中缓缓驶入了大连湾。看着那些尚未完全竣工的船坞、码头,望着大连湾南岸拔地而起幢幢建筑和远处冒着浓烟的高大烟囱,站在船舷旁的美国驻华使馆海军武官柔克义和深受中国文化熏染的独立传教士李佳白皆禁不住大感惊奇:这些固执、保守的东方人原来也有着如此惊人的效率!

    船还没有靠岸,眼神好的柔克义,一下子就从岸上迎候的人丛中认出了无论在哪都显得卓尔不群的冯华和他们的“老朋友”周天宇。“哈罗,冯将军、周先生!”他扬起蒲扇般的大手,不停地挥舞着。

    时隔一年半,这两个美国人从新建的大连港再度登上了特区这块神奇的土地。不过,这次与他们同来的还有《纽约国际先驱论坛报》的资深记者沈约翰以及一大群准备来此淘金的美国投资商。在一番热情的寒暄、介绍之后,冯华、周天宇以及陪同他们一起前来的马忠骏与刚到的客人坐上了那些早已准备好的四轮马车,前往设在金州的旅大经济特别区办事大臣衙门。

    大连港坐落的地方原来叫东、西青泥洼和黑嘴子,一年多以前,这里还是三个只有十几、二十来户人家的小渔村。由于濒临着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海湾,再加上冯华、周天宇先入为主的“现代大连港”意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兴港口就这样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兴建起来。

    这个崛起才一年多的小港城很干净、整洁,一排排白桦树整齐的种植在街道两旁,每条街道、每栋屋宇的间距规划统一、井然有序。而且随着港口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以及美、俄、德、法等外国往来船只的不断增多,在大连湾南岸的山坡上亦出现了一些新的街市,市面也随着商品物资的流通和居民的不断增加而日益繁荣起来。如今的大连城舟车辐辏,铺商坐贾、串街的商贩比比皆是,已是颇具江南通都大邑的风范。

    “真没想到,才不过短短一年半的时间,这里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发展速度就是与美国相比也是不遑多让!”随着马车从这座新兴的港口小城穿城而过,柔克义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声赞叹。

    “旅大特区之所以能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全赖二位先生倾力协助。”听了柔克义的赞叹,冯华一面与周天宇自豪地对视一笑,一面半真半假地恭维了美国人一句。

    “哪里、哪里!我们不过是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如何当得起将军如此赞誉!”学着中国人的行事风格,柔克义言不由衷地谦逊着,但脸上的得意之情却一览无余:“冯将军,我们这次前来,就是为了进一步协商加强双方合作的事宜。我们将会在资金、技术和机器设备等方面继续提供全力的支持,但也希望能够独享与旅大特区在无线电和军工技术方面的合作经营权!”

    作为美国驻华使馆的海军武官,柔克义一直都在密切注视着台湾战事的进程。志愿军相继在澎湖湾、布袋嘴、嘉义和台南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胜利,令美国政府对特区的无电收发报机以及新式武器在战争中的巨大作用极为震撼,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与这个东方古老帝国最具潜力的地方政府的合作前景。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柔克义带着美国政府交给他的新使命再次来到了旅大特区。

    见冯华和周天宇只是客气地连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