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81 其四、高度重视人才 一(第1/4页)

    刘秀深知,无论是打天下、还是坐天下,都不是一个人的活儿,都不是少数人的活儿,所以,他始终重视人才,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把干部队伍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用很多心思、很大精力来抓。

    当然,在他君临天下之途上不同的路段,根据形势变化和事业需要,他的具体方法又是各不相同的。

    只是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分别说说,实际上,他所采取的方法以及所发生的故事相互之间并没有严格的时间界限。

    这么大体说来,刘秀高度重视人才,也就是6个字:厚待、用才、礼贤。

    首先,所谓“厚待”,并不是简单的提高工资、多发奖金。

    在他从公元22年扯旗造反,公元25年登基做一哥,一直到公元36年平定巴蜀的公孙述、实现全国统一,大约有15年的时间,刘秀一靠脑袋,二靠拳头,打倒了一个个对手,控制了一个个地方,基本上在是在金戈铁马、血雨腥风中度过的。

    此间,他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徒弟、粉丝和招降纳叛之士。

    我们不能不承认,在这些哥儿们中,固然不乏立志报国、治世救民的热血青年,但也正像耿纯所说的那样,很多人跟着干,图的就是水涨船高、攀龙附凤、光宗耀祖。

    刘秀明白,打天下就靠这些哥儿们卖命了,所以对他们极其厚待、有功必赏。

    他对大家政治上充分信任,放手放权;在经济上尽力给予好处,赏赐起来出手大方;在名誉上给足面子,让干活儿的、立功的荣耀起来。

    在这方面,刘秀显然表现得比先祖刘邦要慷慨得多、大方得多。

    当年刘邦跟项羽争雄,丁公背叛项羽、而对刘邦手下留情,刘邦登基后,不仅没有感激老丁,反而干脆利落地把他砍了。

    刘邦想用实际行动公开表明,人要忠义为先,不忠不义的人就是对我有救命之恩,我也定斩不饶!

    而对于同样的事情,刘秀则是截然相反的处理方法:当彭宠的家奴子密割下老彭的脑袋前来投奔时,刘秀封子密为“不义侯”,意思是我虽然不赞成奴才杀主,但我不会忘记任何人的功劳。

    对于自己的这些效命疆场的手下,刘秀慷慨地授予他们各种高级军衔,赋予他们在战场上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各种权力。

    战争状态的这十几年,他仅授予的各种大将军、将军的名衔就有好几十个,封侯的爵位100多个。举凡谁在疆场上出力卖命、流血流汗,他都要根据德才和成绩给予不同的封赏。

    如果手头宽裕,或者得到战利品、贡品之类的,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分给大家。

    而如果谁在战场上残了、挂了,他更是大加恩赐,或者亲自安排葬礼,或者厚厚地抚恤家属,或者超标准给予褒奖,让当事人及其家属倍感荣耀。

    也正如我们前面说过的,祭遵病死讨伐隗嚣的前线,来歙、岑彭在平定巴蜀战役中被刺,刘秀都以极大的诚意、极高的礼遇,亲自安排葬礼、亲自服丧吊唁、亲自部署善后的各种赏赐。

    在那个年代,他即使对待自己的至亲也不过如此。

    干部遗属们里子、面子都丰收,思想感情上得到极大的安慰。

    在这儿,刘秀固然要高调儿表达对功臣的厚爱,但绝非作秀,他的确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真感情。

    虽然内心里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