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505. 大唐秋色(四十九)罗道琮的上疏(第1/2页)

    中文 中文域名一键直达

    感谢读者“雪夜xy”、“曾有细腰”、“成为追光者”和“书友8575969797”的支持,今日加更,略表谢意。

    皇帝见众人都不说话,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说道“窦德素啊,说你什么好呢,你窦家是勋戚世家,与朝廷本应休戚与共,朕原本对你们窦家寄予厚望,所以才跟你结成儿女亲家。可窦怀悊身为驸马,竟然干出这样的事,哎,不说了朕若严惩你窦家,恐朕的母亲太穆皇后在天有灵会不高兴,天下臣民难免有人说朕孝道有亏,你兄长窦德明当年跟随朕南征北讨,履立战功,也难以瞑目”

    众人一听,终于听明白了,什么孝道有亏,什么窦德明的功勋,分明是想为窦怀悊开脱的托词,但皇帝既然把话挑明了,亮明态度要保窦家了,众人也不好说什么了,况且窦怀悊确实也不是昭陵一案的主要主犯,吃空饷喝兵血的又不止他一个,窦家又是皇帝之母太穆皇后的娘家,太过追究也实在扫皇帝的面子。皇帝说到这里,戴胄蠕动了下嘴唇,刚要开口,一旁的房玄龄突然头痒,抬手挠头,宰相宽大的袍袖不经意的扫到戴胄,戴胄瞄了眼房玄龄,似有所悟,没有说话。

    李世民对房玄龄的小动作视而不见,见众臣都不说话,李世民又从案上拿起一封奏章,在空中晃了晃“这是兴州刺史罗道琮的奏本,你们可知道说的是什么”

    众人又是一愣,怎么又转到这个话题上了罗道琮的奏本跟今天的会议有什么关系吗众人无不感觉最近皇帝的心思越发的难以揣测了,即使是为相多年的老臣,也时常跟不上皇帝的思路了。

    李世民语气平淡和缓,听不出一丝波澜“罗道琮的奏本中,说太子李承乾在谋划兵变之前,秘密召见过兵部员外郎杜正玄,李承乾亲自授意杜正玄写信给其兄长杜正伦,信的内容不祥,但罗道琮怀疑那是李承乾有意拉拢杜正伦,理由是杜正伦曾任中书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在朝中颇有名望,拉拢杜正伦,是为篡权做准备,一旦李承乾篡权成功,就可借杜正伦的威望稳定局面,朕接到罗道琮的奏本后,大感惊骇,已经秘密命雍州刺史府去查了,但刺史府回报,杜正玄已经死于家中,初步判断是服毒自杀。”

    众臣原本已经放下的心再度悬了起来,竟然议着议着,又议到太子谋反的事上了。

    朝野皆知,太子谋反一案,审理的动静虽然很大,但审理的进度真可谓老牛拉车,刑部大理寺每天都要传召审问人犯人证,有的人犯希图坦白从宽能减刑,便有的没的胡代一大堆,结果一个人能攀咬出一群人,一群人又咬出了几群人,结果就是刑部审了一阵,传唤审理的人证人犯已经达到数百人,而且人数还在快速的扩充中,刑部录口供的刀笔吏苦不堪言,据说有的书令史已经累出了腿疾腰疾,已经不能到衙门办差,不得不请假在家养病了。

    如今皇帝突然从窦怀悊的事转到了李承乾的事上,到底是什么意思

    众人正疑惑间,就听李世民说道“大家都说说吧,这事该怎么办”

    见众臣都一味低头,没有有主动说话的意思,李世民索性点名“长孙无忌,你是李承乾的舅舅,你先说说吧。”

    皇帝点名的瞬间,长孙无忌的嘴角有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抽搐,但转瞬便收敛了,当他抬起头时,已经是一幅坦荡正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