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17.御黄王母饭(第1/2页)

    魏征点头,李泰讲的合乎情理,他自己也确实亲自到了李泰遇刺的店家查看过,找店家所有人挨个问过话,从各方的口中可以相互印证,那次刺杀确实十分凶险,如不是李泰的明的暗的两拨护卫拼命保护,李泰很难全身而退。

    但有一个问题魏征想不通,这伙刺客到底是谁的人呢什么人又意图在江州刺杀李泰呢王君范是个爱民的好官,没有贪污田租和朝廷赈粮,根本没有必要刺杀李泰灭口啊,相反,魏征假设自己是王君范,还会盼着朝廷来钦差查访洪州的民生政务,钦差若能将王君范在洪州的政绩秉公上奏,王君范不仅没有处分,兴许还能得到朝廷的嘉奖。

    “听说殿下此行身边还带了一名五十多岁的随从,怎么没看到那位随从”魏征换了个问题,他从店家了解到,李泰身边有个五十岁左右的老者,魏征对此有些兴趣,一般来说出远门带跟班随从,都会挑年轻力壮的,能吃苦能出力,带着上了年纪的,无非是心思细密,照顾饮食起居更上心罢了,但店家提到,那人在遇刺时受了伤,李泰还委托店家照顾过几天,那人一直昏迷,但后来不知何时就平白消失了,这就越发引起了魏征的兴趣,李泰自己被围在刺史府中自顾不暇,若没有自己及时赶到,李泰都难以脱身,那名随从是怎么平白消失的又是谁给接走的

    难道是刺客刺杀不成,回头将老者劫走了

    李泰一听问到了段平,急忙解释“他叫段兴,是我府上外院的执事,已到我府上多年了,这次出远门,有他一路照顾,路上也少些劳顿。”李泰自然不敢承认段平的身份,但也知道魏征查到段平之后,一定会问,便想出府上确实有个老家人叫段兴,正好段兴也姓段,也与段平年纪相仿,现在用段兴的名字挡一阵,如果魏征回去要详查段兴,李泰可以随时灭口,不会有什么后患。

    总的来说,第三次谈话,是两人谈的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最坦诚的一次,当然了,在魏征看来,那坦诚只是相对前两次而言,而李泰其实还有很多实话没有说。

    在跟魏王第三次谈话之后,魏征汇总了自己来洪州之后所见所闻,写了一封十分详尽的奏本,包括魏征自己如何跟百姓首脑谈判,如何对百姓承诺不给出公正的处置便不回京,才解除了洪州刺史府之围,又如何走访洪州民间,了解洪州百姓的所言所想,包括魏征自己对王君范为官为人的判断,他自己亲眼所见的洪州政务和官场风气,当然了,魏王暗访并遇刺,然后怒而借兵突袭洪州刺史府,魏征也写的十分详细清楚,洋洋洒洒近两万字,但魏征在奏本里没有明确给出答案,到底是谁刺杀了魏王,导致了魏王最终的发兵突袭。

    这封详尽的奏本一个半月前便递送京城,但是一直也没得到回音,二十几天前,陈有方提醒魏征,按路程计算,八百里加急的递送,奏本应该早就到长安了,如此重大的案件,圣上十分重视,怎么可能奏本发出一个半月都没有动静呢

    魏征当时意识到,奏本的石沉大海,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被人半路拦截了,有人不想让这奏本被皇帝看到。

    在跟陈有方一番密议之后,魏征明着发出奏本,又再写一封信,由陈有方乔装秘密带回京城,陈有方这一去,也有近一个月了。

    等候朝廷回复期间,魏征时不时探望王君范,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