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零七章 君前奏对(第2/3页)

    

    儿臣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违,也只不过是想早日实现我肃藩粮食的自给自足,好减轻父皇和朝廷的负担,好让朝廷有跟多的力量去照顾其他的地方。

    父皇容禀,根据儿臣的统计,按照儿臣所制定的方案,我肃藩今年播种的良田面积是往年的三倍还多半成,如果不出儿臣所料,今年丰收之后,我肃藩就可以实现粮食自给,不再劳烦父皇从江南一带在费时费力地运送粮食了。”

    “哦”果然不出朱桂所料,朱元璋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不由地微微一动,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了起来。

    朱元璋是个很实际的人,做人最讲究实际,要是不讲究实际他被陈友谅和张士诚给灭掉了。

    因此,朱元璋这个人最喜欢的是实在人和实在的东西,像什么诗词歌赋在他的眼里都是狗屁。

    你要是抄两句后世的诗词献给他,他都懒得看你一眼,说不定还会因为你太过麻烦而把你打一顿。

    写这玩意儿有屁用啊,耽误老子多少时间

    但是,如果像朱桂这样,为他解决了实际的难题,那他心里是会非常高兴的。

    按照户部的估算,朝廷每年必须要向河西四郡运送三十万石军粮,这才能保证那里饿不死人。

    以当时的运输水平,运送三十万石军粮到河西,路上估计得耗费三百万石,而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大概是三千万石,这确实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这个包袱朱元璋早就想丢掉了,但是,他又不能放弃河西,因为一旦放弃河西,青海蒙古就会和大漠蒙古连城一片,形成对大明的包围态势,这个结果是他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老朱只能咬着牙硬撑着。

    现在,这个刚刚就藩的肃王一上来居然夸口说他在今年就可以解决肃藩的粮食自给问题,再也不需要自己接济了。

    这个消息对朱元璋来说实在是太好了,这得给老子省下多少钱啊。

    但是,朱元璋并不打算因为这件事就轻易地放过朱桂,因为朱桂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擅自改动了他所制定的制度,往大了说已经可以算是僭越了。

    若是轻易地饶了他,将来朝廷的威严何在朕的威严何在

    于是,朱元璋洒了一眼朱桂,故意不冷不淡地说道“朕花了好几年的时间都没有经营好河西四郡,你小子仅用一年就可以经营好你以为朕好糊弄吗”

    朱桂很会察言观色,他看朱元璋的表情有所缓和,语气也不再像之前那么严厉,便赶紧趁热打铁道“父皇容禀,儿臣在肃藩播种的良田是有账可查的,只要父皇派人前去详细查验一番便可知道儿臣所言非虚。

    这还是因为前段时间瓦剌鞑子犯边破坏了儿臣的一些良田,否则的话,儿臣播种的良田数量比这个还要多。”

    朱元璋何等精明,知道朱桂故意提起瓦剌部进犯的事情是想向他表功劳,朱桂打胜仗的折子他早就收到了。

    说实话,朱元璋看到自己的儿子大胜蒙古瓦剌部的时候还是很高兴的,谁不愿意自己的儿子有出息呢

    但是,这件事不能过分夸他,打了胜仗就翘尾巴,将来只能吃个大败仗,这种事,一生戎马的朱元璋见的多了。

    更何况,朱元璋此时也正想压这小子一头,好让他以后做事别太出格,于是便不冷不热地说道“朕知道你打了个胜仗,但那又如何你本来就是肃藩的藩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