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04章 诸公子学业(第1/2页)

    想起自己那个堪称是“春秋第一预言家”的叔祖季札,庆忌一时间内心感慨莫名。

    季札给予庆忌的帮助,以及为吴国做出的贡献都是无私的。

    若非条件不允许,庆忌都已经有一种跟先王诸樊等人一样的感想,将王位传给季札

    离开滋德殿后,庆忌就亦步亦趋的在一众宫娥寺人的簇拥下,前往宫塾。

    所谓的宫塾,就是诸公子的学堂。

    庆忌此时有十八个儿子,适合入学的公子中,有吴鸿、吴熙、吴启、吴发、吴邦、吴忧、吴章、吴训等十个儿子到了入学的年纪。

    嫡长子吴恒还远在楚国的郢都为质子,姑且不算。

    按照庆忌的规划,吴国的诸公子一到三岁,便开始接受启蒙,五岁正式入学,而后便是枯燥泛味的学习生涯

    为了培养好自己的儿子们,庆忌可谓是操碎了心。

    太师季札、太傅晏婴和太保孙凭三人,三个德高望重的老臣,都退居二线来为诸公子传道受业解惑。

    甚至是孔夫子,偶尔有空的时候,都会到宫塾进行讲学

    “大王驾到”

    随着中车府令胶滑的一声宣号,还在学堂中为诸公子讲学的大行令孔丘,连忙过来躬身行礼。

    “臣孔丘,参见大王,大王万年”

    “儿臣参见父王”

    诸公子都忙不迭的起身行礼,声音有些奶声奶气。

    “免礼。”

    “大王,你这是”

    见到孔丘疑惑的脸色,庆忌微微一笑,道“孔子,不必理睬寡人。寡人今日要在这学堂之中,听汝讲学。”

    “这”

    孔丘很是迟疑。

    不过,他随后就想通了

    庆忌过来旁听,想必是要看一下孔丘的教学质量,以及诸公子的资质是如何的。

    庆忌很是注重栽培自己的儿子们

    想到这里,孔丘又回到讲台之上,拿起竹简。

    此时印刷术已经普及,大量的纸张被生产出来,用于书籍,但孔丘仍旧是喜欢用竹简

    庆忌来到学堂后边落座。

    坐在前面的吴鸿、吴熙等公子那是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遭到庆忌的“死亡凝视”,或者被训斥。

    毕竟庆忌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十分威严而不容侵犯的。

    “凡兵之所以先争,圣人贤士,不为爱尊爵。道术知能,不为爱官职。巧伎勇力,不为爱重禄”

    拿着竹简书本的孔丘,在上边念诵起来,讲台下的诸公子都不敢怠慢,纷纷拿起课本,一一照着念诵。

    庆忌知道,这是管子制分当中的内容。

    不过,学这种东西真的好吗

    这里边有着不小的哲理,暗含帝王之术,一般的书生都感觉晦涩难懂,更何况是诸公子这种半大的少年

    让小学生去接受高中的课程,这

    庆忌有些担忧。

    “是故治国有器,富国有事,强国有数,胜国有理,制天下有分。”

    念诵完这一段,孔丘又放下手中的竹简,环视一周,准备点名让一位公子起身回答问题。

    “熙公子。”

    “学生在。”

    被念到名字的吴熙立马站起身,跃跃欲试。

    “人事荒乱,以十破百。器备不行,以且击倍。故军争者不行于完城,有道者不行于无君。”

    “故莫知其将至也,至而不可圉。莫知其将去也,去而不可止。敌人虽众,不能止待。”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