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15章 法与墨(第1/2页)

    张天伦陪着李泌,一路从张掖到了酒泉城。

    进入瓜州要跨过沙漠了,张天伦对李泌说道

    “泌公,我们还是先在酒泉休整一下,找个商队再去瓜州吧。”

    李泌点点头,他也是通晓地理的,知道在酒泉和瓜州之间的沙漠不是闹着玩的,为了安全还是先进城吧。

    和武威张掖比起来,酒泉城池的规模就要小了不少。

    不过酒泉依然繁华的出乎李泌的意料,这里真的是河西吗

    大唐曾经繁华的关中地区,也没有河西富庶吧

    走进了这个酒泉城,倒是和张掖不太一样。

    张掖城中秩序井然,到处都是巡街的公差,听张天伦说负责收税的税吏,负责治安的警察,还有负责卫生和街道秩序的“城管”。

    听说整个张掖城吃皇粮的就有上千人,这让李泌咋舌不已。

    要知道管理长安城的官吏,还要算上不拿俸禄的衙役,也不过只有千人。

    而张掖城的那些吃皇粮的,每个月都是要拿俸禄的。

    也难怪张掖城的秩序这么好,有这么多官差管着,秩序能不好吗

    李泌还听说,张掖城内的法律详细到令人发指。

    比如说摆摊有摆摊的规矩,不是每个地方都能摆摊的,有的地方只有夜里能够摆摊。

    摊贩摆摊要负责清扫自己的摊位的卫生,如果卫生检查不合格,“城管”还要罚款。

    又比如酒楼饭店也不是什么房子都能开的,必须要在税司注册纳税,还要保证后厨有灭火的水缸,到了晚上营业的酒楼,还不能开在民居附近。

    这些详细到恐怖的法条,都是崔涛担任知州后颁布的。

    这些法律几乎规定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马车如何出行,马车撞人要如何处理。

    新房子要怎么建造,旧房子坍塌要如何维修。

    这些详细的规定,以及数量庞大的吏员队伍,是张掖能够在繁华中维持秩序的根本原因。

    在李泌看来,这位崔涛应该是一名法家信徒。

    这种通过法律规定百姓生活方方面面,让所有人都在一个秩序框架下生活,这不就是法家所说的“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不过在李泌看来,张掖城的规矩未免过于严苛。

    虽然和动辄就要砍脚的秦法比,张掖城大部分违法的后果就是罚款。

    但是李泌也看到了,张掖城中儒家礼法的秩序已经在详细的法律下解体。

    很多百姓遇到问题,都会去官府开设的“法庭”去调解或者打官司,而不再依靠宗族来裁断。

    而通过罚款所建立的秩序,也很自然的让整个张掖城充满了追逐金钱的奢华风气。

    这都让李泌闻到和盛唐长安城一样危险的气味。

    张掖城秩序表象之下,一套以金钱为价值导向的秩序正在建立,不仅仅是百姓追逐利益,就连张掖城的官府衙门,里长坊正都在追求“政绩”。

    这个“政绩”自然就是敛财的能力了。

    这个味道李泌实在是太熟悉了。

    在李泌看来,张掖的繁华最大的基础就是如今领导张掖的知州崔涛。

    这一切都是靠着崔涛个人道德自律和个人能力来驾驭张掖这驾马车,正如同开元初年的上皇一样,一旦上位者开始失德,那么这个体系就会迅速败坏。

    这多达千人的官吏,就会成为层层盘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