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88章 杜甫的期待(第1/3页)

    杜甫抵达武威城外的时候,看到了大量的百姓围在武威城外。

    押送杜甫的差人说道“杜都尉,总算是在期限之前赶到了。”

    杜甫也长舒了一口气,大唐对于贬谪官员是有严格规定的。

    每天要走多少路,多长时间抵达贬谪的目的地,这些有规定,一旦不能按期抵达,不仅仅犯官要知罪,就连押送的公差也要知罪。

    这一路上两个公差对杜甫颇为照顾,杜甫自然也不想要连累他们。

    终于抵达了武威城,比朝廷规定的时间还提前了几天。

    一行三人都松了一口气,这会儿杜甫也有心情看一下热闹了。

    “我们去看看吧。”杜甫提议道。

    吴姓差人立刻说道“今天去刺史府报到已经晚了,我们不妨留宿一个晚上,明日再去报道。”

    另外一名差人也点头说道“好久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地方了,先过去看看是什么。”

    杜甫也是一阵子恍忽,他突然回想起天宝十一载,自己和岑参,高适,储光羲,薛据五人,在长安城同登慈恩寺塔,五个人相继赋诗。

    站在慈恩寺塔上,首先是高适写下了第一首登慈恩寺塔的诗作。

    那个时候高适在长安不得重用,心情郁结之下写道

    “宫阙皆户前,山河尽檐向。秋风昨夜至,秦塞多清旷。”

    将长安的宫阙相连和慈恩寺的屋檐连绵,和边塞清况相比,高适去边疆建功立业的志向由此可见。

    这之后高适果然投笔从戎,投入哥舒翰麾下担任掌书记,杜甫在离开凤翔府的时候,听到的消息是高适在江淮击败了永王的叛乱,高适已经被朝廷任命为淮南节度使。

    五人同游慈恩寺塔,本意是给从边疆返回长安的岑参接风洗尘。

    而登上慈恩寺塔,在边塞多年的岑参却萌生出归隐田园的想法。

    他写道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只不过归隐佛门,挂冠而去的想法也不过是岑参在慈恩寺塔顶的一时感慨,后来又再次返回边疆。

    后面再有诗作传回来,都是歌咏边疆的边塞诗了。

    杜甫本能的对气势雄浑的边塞诗有所抗拒。

    可是大唐诗坛上,鼓吹建功立业的边塞诗,往往才是诗人进步的最好阶梯。

    诗人歌颂边疆大将,获得边疆大将的推荐入仕,再通过军功进一步进步。

    高适和岑参都是走的这个路子。

    至德二载,杜甫和岑参都被举荐担任言官,如今岑参依然在御史台担任右拾遗。

    可这一次杜甫贬谪出凤翔府,岑参却没有相送。

    杜甫倒也没有责备这位旧友,如今世道艰难,能保全自身都已经不错了,岑参也不想被杜甫这样的“罪臣”得罪皇帝。

    储光羲和薛据各有诗作,最后作诗的是杜甫。

    杜甫看着长安之景,却提笔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彼时长安繁华,可是朝堂之上的众人各有自己的筹谋,朝堂斗争激烈,天下乱象频发。

    没想到杜甫这首诗竟然一语成谶,乃至于李唐竟然连长安城都丢了。

    杜甫又想到了自己在长安陷落之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