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36章 陇右科举团(第1/5页)

    王峻没有立刻答复王成伟,不过他还是答应王成伟,跟他去参观几个工坊。

    朝廷准备再度开科举的消息,传到了各地的州府。

    朝廷已经三年没有开科取士了。

    开元年间号称盛世,朝廷几乎每年都开科取士。

    大唐的朝廷正员并不多,很多通过进士科考试的考生都无官可授。

    天宝年间减少了开科的数量,但是开元年间通过科举的士子都还没消化完毕,新科进士和老进士争抢官职,更让朝廷上下乌烟瘴气。

    朝廷的吏治败坏,从天宝年间就已经开始了。

    大量人才无法通过科举,就算是有一两个通过科举考试的,因为没钱打点吏部官员,也无法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

    而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或者攀附上了节度使等权臣的士子,则可以直接通过朝中大臣或者藩镇节度使的推荐获得官职。

    朝堂之中行贿受贿成风,而通过行贿当上官员的人,到任之后自然也要搜刮地方。

    而他们成为朝廷中的显贵,也会有样学样。

    从大唐初年传承下来的以才取士的风气荡然无存。

    这也是为什么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依然要写诗歌拍朝廷大臣的马屁。

    寒门子弟没有了出路,那就只能投向藩镇。

    比如安禄山手下的头号谋士严庄,就是通过朝廷科举考试,但是无法获得官职的寒门子弟。

    不能在朝廷为官,只能投入到节度使麾下。

    这些人才进入节度使府之后,也会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带到工作上,所以很多史学家认为,大唐藩镇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人才的问题。

    自从安禄山叛乱开始,朝廷就已经停了科举考试。

    安禄山攻克两京,朝中大臣们逃跑的逃跑,被杀的被杀,投降的投降。

    大部分官员追随上皇逃到了蜀中,这些官员返回凤翔府朝廷,李亨也会拿出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职来打发一下。

    投降伪燕的官员,那就没什么好说话的了,这种从逆大罪,没有株连九族,已经是朝廷宽宥了。

    这一下子就空出了很多位置来,因为至德二载的开科取士,尤其引起天下人的关注。

    而且这一次还是竞争最不激烈的一次科举考试

    两京太学生也随着战乱离散,这些人也是参加科举考试的主力。

    江淮学风昌盛,但是如今叛军围困睢阳城,就连江淮的军资转运都困难,这些江淮的学子也不可能越过叛军封锁过来考试。

    河东更不用说了,如今河东在伪燕的统治下。

    能够来凤翔府参考的,也就那么几个道的学子。

    要求各州刺史推举贤才的告令发布下去,就引起了整个大唐的关注。

    王成伟申请参加科举考试的提议,也送到了薛虎的面前。

    薛虎自然认识王成伟:“你要参加科举”

    薛虎也没有想到,王成伟竟然想到了这条路。

    朝廷虽然没有给陇右下告令,但是陇右的州府也是有资格推荐贡生的。

    只是陇右这个地方,实在是教育落后的厉害。

    上皇在位的几十年里,陇右考上进士的寥寥无几。

    王成伟说道:“我已经搭上了太原王氏的关系,过几日就动身去灵武认祖归宗。”

    “有了太原王氏这个身份,我再去凤翔府活动一下,说不定还真的能考上进士”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