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零三章整治广东(第2/4页)

    。

    柑橘、荔枝、龙眼之类的别说赵小五都没尝过,享受了一把杨贵妃的待遇。

    而且赵小五还发现了新作物花生。

    当然杨文岳看到的是,潮州地区种烟极多,据说是从吕宋传过来的,叫什么金丝叶,性最酷烈。

    因为广州因为地理位置,农作物已经不是单纯的满足饱腹的功能,更多的是去海上赚取“外汇”。

    杨文岳与赵小五二人在广州分别走访。

    对,就是走访,官军的战斗力太差了。

    再加上锤匪说要废除苛捐杂税这么一个口号,百姓就已经倒戈大半。

    这里不同于中原内陆,百姓对于中央王朝并没有那么多的忠诚,活不下去就下海,属实是基操了。

    杨文岳手里拿着册子,看着远处所谓的沙田、洋田、咸田、潮田。

    广东的有识之士已把视线触及于“广南之余地在海中者”,认为近海的岛屿如潮之南澳,雷之涠洲、蛇洋洲,“皆广百里,开辟之,可以为一县。”

    那些被赶跑的广东士绅多是靠着自家养的海盗,跑到这些岛屿上暂且躲避,等待朝廷援军来收复广东,他们在回来继续享福。

    在垦辟这些动辄延袤数十里的沙田、洋田的过程中,人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杨文岳瞧着雷州海岸的万顷洋田,听着本地主动投靠的小地主说“用力少而所入多,岁登则粒米狼戾,公私充足否则,一郡告饥”。

    收成好坏关键就在于“海岸修没修”。

    岸修则可免咸潮泛滥伤败田苗,还可保证渠闸水利功能的正常发挥。

    不仅,如此,杨文岳还被科普到,经常疏浚堤内的水菜,也是不可偏废的要务。

    工程大的堤渠整治,当然需要能以此为先务的官府出面组织。

    杨文岳微微颔首,这种活官府都不管,多是本地大地主组织的。

    至于规模较小的墩坝修筑,则顺德、新会、香山诸县滨海百姓早已付诸行动了。

    现在他们全都跑了,那这些田地自然是归锤匪所有,该分润分润,他带来那么多流民,正好与本地百姓夹杂在一起分田。

    当然更让杨文岳惊诧的是广东的耕田面积不断的加大,甚至在罗扶山上,利用瀑泉的自然流水,都改造出了一年两收的“天田”。

    甚至有些地方的稻米一年三熟,就这样本地百姓的粮食都不够吃。

    他们所持的大米都是要从交趾以及广西方面的输入,所以出现饥饿事情是在所难免的。

    因为在大明官方海商的把持下,许多地里都是种着经济作物。

    “龙眼、甘蔗、烟叶、棉花、香、青靛染料等等,以至于民富米少。”

    杨文岳听着本地人的说法,眉头微微一挑,他说的这个民富应该不包含普通百姓,甚至连一般的小地主不配被称为“民”。

    “这些东西贩卖到哪里”

    “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顺德等地的龙眼、荔枝也可以远贩江南玉山各地。

    至于广州的白糖更是南走澳门,到红毛、日本、琉球、暹罗泰国、吕宋、远销东西二洋。”

    自古便是利益动人心。

    这些经济作物往海上走一遭,那价值要比大米强上不知多少倍。

    杨文岳左思右想,也觉得普通百姓纵然是种植这些作物,也干不过那些大地主。

    他翻看册子,又拿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