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百八十五章愈演愈烈(第2/4页)

    防备,就得拱手让出北京。

    想要得山海关,必须先得宁、锦。

    但宁、锦又不能同时进攻,也须分出次第来,逐一攻取。

    实际情况是锦州在前,宁远在后,皇太极慎重决策,以全力先取锦州。

    皇太极决策取锦州,直接抓住了辽东问题的关键。

    锦州原是明朝设置在辽西的军事重镇之一。

    广宁中、左屯卫设在这里。

    自从明与后金战争以来,锦州的战略地位日益显得重要。

    从袁崇焕经略辽西,即首筑宁远,次修锦州,成为明军战略防御的要地。

    袁崇焕死后,继任者也无不重锦州,特派辽东名将祖大寿驻守此城,防御非常坚固,清兵惟望城兴叹。

    在清兵攻取大凌河城之前,该城还是锦州的屏障。

    当大凌河城这个屏障一经被清兵拆除,距此仅四十余里的锦州城就完全暴露在清兵的面前。

    它成了明朝在辽西的一个名副其实的前哨阵地。

    从锦州的地理位置来看,尤其值得重视。

    在它的正南面十八里是松山城,松山城偏西南十八里是杏山城,而杏山西南约二十里便是塔山城。

    这三城如羽翼一样护卫着锦州。

    在它的背后即西南一百二十里,是雄镇宁远城,为锦州的坚强后盾。

    皇太极很清楚,锦州不破,清兵休想前进一步。

    反之,锦州一破,则松、杏、塔山三城俱下,宁远孤立,整个防线都得动摇。

    明军还妄图想要钉在辽西,想都不要想。

    锦州是宁锦防线的一个重要环节,打破这个环节,就能实行他的第一步战略。

    皇太极已经看得很清楚,欲取山海关,非先取关外四城不可。

    这四城就是锦州、杏山、松山、塔山。

    锦州则首当其冲。

    经过多年徘回之后,皇太极和他的诸王大臣终于选准了进兵的突破口。

    明清之间的战争平衡再次被打破。

    为了稳固地攻取锦州,皇太极开始加紧备战,精心布置。

    他采取的第一个实际步骤,就是选择义州辽宁义县作为进兵的屯驻基地。

    祖可法、张存仁等人主张清兵屯驻广宁打三山。

    “逼临宁、锦门户”。

    因为攻松山战败后,皇太极比他们更有眼光,想得更大胆,不选广宁,而选中了义州。

    因为义州比广宁更能有效遏制锦州。

    义州位于锦州偏东北,相距仅九十里,比锦州至广宁一百四十里,缩短了一倍的路。

    在大凌河畔,地势开阔,从军事观点看,这里无险可依,不足于防御。

    但却是锦州的一个重要门户,它距离锦州近,很适合清兵屯驻,便于轮流换防。

    义州还有一个好处,这一带土质肥沃,适于耕种。

    由于历年战争,百姓走死逃亡,人口大量减少。

    本来人烟稀少的义州比昔日更显得荒凉。

    但清兵驻此,可以大量垦荒屯种,解决粮饷的供应,减少长途运输的困难。

    皇太极选中此地,为进兵锦州先扼其门户,并后勤支持,实

    为良策。

    当义州的战略作用被皇太极掰开了揉碎了,讲给这帮文盲们后,张存仁承认自己的见识不足。

    他则是开口进一步赞赏皇太极

    “臣先言修广宁而守之,因与白土厂相近,实为国家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