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人格化(第1/4页)

    罗志学建立的大楚帝国,有好的一面也又不好的一面,这取决于你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问题。

    当你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处于不同的环境下,那么就会对帝国的诸多情况有不同的看法。

    因为屁股决定脑袋

    比如罗志学推行的精英教育制度,这一点其实被不少人反对尤其是中上层,但是又没到权贵那程度的那些人他们就很不喜欢大楚帝国里的现行教育制度。

    因为他们不像是那些权贵子弟,能够从小就享受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哪怕资质普通,直接硬砸也能够在大学联考里获得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成绩,尽管这个成绩依旧无法获得奖学金,但是他们依旧能够自费入学四年下来两三千楚元的学费对于他们而言不算什么。

    但是大部分所谓的中上群体而言,他们的孩子依旧只能和那些苦哈哈的贫寒学子一样去竞争教育资源尽管他们对比贫寒子弟已经有了极大的优势,整体的升学比例要高不少,但是他们依旧不满足

    认为自己花的了那么多钱,但是还是竞争不过那些贫寒子弟你一个贫寒子弟,凭什么可以靠着个人努力,就顶的上我全家三代人的积累

    所以,很多人就挺不爽的

    但实际上,贫寒子弟受限于教育资源,整体的升学比例其实很低的远远低于中上家庭子弟的升学比例。

    一百个中上家庭的学生,他可能有十个人左右能够读大学,其中只有两个拿奖学金,哪怕考不上奖学金,也能够咬咬牙读一个自费只是整体基数少,所以显得人少。

    而一百个普通家庭乃至底层家庭的学生里,可能就只有个学生最后能够读大学,因为没钱,所以能够读大学的都是拿奖学金的,但是普通家庭孩子基数太大,所以显得大学里的贫寒子弟就非常多而且清一色拿奖学金。

    只是这些对比,一般人不会关注,或者说知道了当不知道人们总是习惯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话去说。

    所以当代的很多所谓的高收入家庭,其实对帝国目前的精英教育体系不太满意主要就是这个奖学金制度以及高昂学费的制度。

    尤其是一些自费的高收入家庭子弟,总会认为自己是出钱供养那些贱民子弟上学

    嗯,实际上也没错。

    在教育程度高昂的时代背景下,罗志学就是采用高比例奖学金,高昂自费的模式来达成一定的公平。

    大楚帝国的教育制度,从来都不是为了培养人才那只是它的附带功能,它的主要功能其实和科举一样,是为了维持群体的流通性甚至不负责任的说,大楚帝国的教育制度,本身就是科举制度的一部分。

    说白了就是给底层的才华学子一条跨越人生的通道顺带把一部分混的不咋地的上层人士打落下去

    人群的有升有降,才能够维持帝国的整体活力,要不然就是群体固化,负面后果可是极其严重的。

    所以,大楚帝国才会有如此奇葩的教育制度基本半数大学生都是拿全额奖学金的天才学生,还有两三层是拿半额奖学金的学生,最后两成左右才是自费生

    这两成自费生的学费,供养了所有奖学金学生

    因此大楚帝国的大学里的学生,只有两种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权贵子弟那些不上不下的可上不了大学

    而这些不上不下的人就对这个怨气很大

    但是怨气大也无所谓反正
    (本章未完,请翻页)